“真是绝配。”
她们热情挽留张氏吃饭。
张氏盛情难却,就答应了。
她发现和沈宁说的一样,她教大家伙儿点豆腐,这些人对她就比往常亲近了很多,好像一下子成了自己人。
毕竟以前就是在街上打招呼,换豆腐,现在却进了家里,站在最私密的灶台前亲亲热热地说话,真就和一家人似的,自然不同以往。
吃过晌饭,张氏又去下一个常换豆腐的村里教点豆腐、摊煎饼。
此类情况也在另外村里上演,三婶儿和四婶儿也教别人呢。
裴庄,快晌午时分裴长青也把供桌搭好了,摆上供品。
裴大伯原本还想劝劝,人家都是上梁上供,你刚打个地基有啥好上供的?
别再让人说显摆。
裴长青却说得在理,“大伯,我家这个地基比房梁还重要呢,这也关系着大家学点豆腐,日子不一般,咱必须得供一供做个纪念。”
裴大伯一想也是,为了这地基可费了老鼻子劲呢,真得供一供。
沈宁和裴母也把供品准备好了。
满满三大盆!
从地里回来的村民,在家里没下地的老人孩子,都纷纷跑来参观。
“什么供品!”
“怎么这么香!”
“肯定有肉。”
村里那些拜豆腐娘娘的馋孩子们都跟上了弦的箭一样蓄势待发,只等裴二郎说分供品的时候就抢过去递碗。
一大盆,豆腐碎炒肉末,翻炒得金黄,跟鸡蛋碎似的。
虽然看不见肉末,但是油汪汪的啊,被晌午的日头一照,这个油润光亮啊。
一大盆,就是煎饼啦,烙得金黄泛红的煎饼,看着就特别喜庆。
一大盆,半指头宽的细条条,是面条?有金黄色的,呀,是蛋卷啊!虽然大部分都是豆腐皮和油皮切条,但是里面混着蛋卷!
大伯娘一眼就认出来了,笑眯眯地和陶氏说呢。
因为高里正这几天押送秋粮去了,所以陶氏代替他过来瞅裴二郎家房子
原本想随礼的,结果裴长青不要,说只是和大家一起庆祝,不为了收礼,随礼等暖房正式请客再说吧。
想着老头子得懊恼没看到这一幕,陶氏就笑得欢畅。
这裴二郎真会弄景儿呀。
裴长青拍拍手,示意大家安静。
现场瞬间鸦雀无声,都盯着他,实在是太好奇了,还从来没人地基这天上供品的呢。
裴长青学着人家奠基上梁仪式,也像模像样说一套吉祥话儿。
这种话一般需要有身份有文化的人讲,村里以前都是请高里正或者裴端的。
请他们是体面,他们还不一定愿意呢。
像裴端就不屑。
今儿的是裴长青和沈宁自己编的,他哪里还用请别人?
说完吉祥话,裴长青朗声道:“我们家这房子盖得着实不容易,材料是乡亲们凑的,地基也是乡亲们帮忙夯的,今儿地基终于完工,值得一起庆贺!”
大家就噼里啪啦鼓掌。
裴长青:“今儿就是感谢大家,以后还请大家伙儿继续团结互助。”
“裴二郎,你放心吧,你家有事儿只管朝村里喊一声,俺们都愿意帮忙儿。”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