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正伯,等我房子盖好,请陶族长来看看成品吧。”
高里正:“那是自然,不用盖完,这两天我就请他来瞅瞅。”
过了两日,他果然请陶族长过来看,得意地炫耀:“大哥,如何?给你盖房子不差啥吧?”
陶族长连连点头,“一天七八十文他干不干?”
要是请府城的工匠,人家不是要八十文,人家是盖房子总共要多少银子。
当然七十文就是乡下最贵的工种了,是技术种。
如果是木匠、瓦匠石匠这些最多五十文,顶天六十文。
七十文就是最高的。
陶族长还给留了十文的余地,想着最好能抹掉,70就最好。
高里正笑道:“回头再说呗,他要是给你把房子盖得利利索索的,啥毛病没有,八十文不是都赚?”
陶族长觉得也是,不说大工匠,就有些泥瓦匠都耍鬼心眼子呢,给人修屋顶,只管你一年不漏,第二年准漏还得找他。
你还谢他修得好呢。
屁嘞,一个学徒上去看看,都给你修得五年不漏。
师父要怒,五年不漏老子吃啥?
所以有时候不怪他们表面捧着这些匠人,心里骂得要死,纯粹是这些人不老实。
裴长青很忙,自然没有时间招待陶族长,只等房子盖好后再给他们这些目标客户展示样品。
陶族长自然也不打扰他,而是和高里正一起站在旁边看。
他俩也都算懂行的,所以一边看也能你来我往的讨论,就跟俩追剧的老大爷似的讨论得格外有意思,既能说眼前,还能展望下一集剧情。
陶族长:“这么看卧房不小呀,除了床还能用屏风隔一块小憩处来,反正有板子有木匠,做张罗汉床绰绰有余。”
高里正一看就知道大舅兄是根据自家情况猜测人家裴二郎了。
以他对裴二郎的了解,保不齐会安置一套书桌椅,跟儿子一起读书。
裴长青听他们讨论也不言语,他才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呢,直接一盘火炕搞定一切。
火炕宽敞平整,无论睡觉、休息、看书、写字都便宜。
高里正瞅瞅天色,过会儿要晌天了,他想请舅兄回家吃饭,结果就闻到沈宁家灶房那边传来一阵霸道的香气。
这也忒香了吧?
他也不看裴长青盖房子了,拉着陶族长就往东边去。
沈宁今儿正领着裴母做发酵腐乳的调料呢。
之前密封在稻草坛子里的豆腐块已经出霉菌了,发得特别好。
今儿做好调料倒进去再发酵七天就好了。
调料她要做两种,加茱萸的和不加茱萸的,看看能不能融入明显的辣味儿。
茱萸作为高价药材和香辛料,沈宁自然没有。
这是三婶儿前几天回娘家教点豆腐捎回来的。
当时三婶儿说大舅给她一大袋野花椒,让她看着用,结果她打开袋子一看竟然是吴茱萸。
她吓一跳,因为吴茱萸纯野生,采摘困难,比野花椒更难得,而童家居然给了她……差不多得有十斤。
这也太大方了吧!!!
她自然不敢要,先告诉三婶儿这是茱萸,去药铺买很贵,再问哪来怎么多,毕竟她在裴庄周围只见过野花椒,没见过茱萸这些东西。
三婶儿就告诉她,童大久二儿媳从娘家带来走礼的,让她只管收着。
沈宁寻思这么贵重,还是让三婶儿拿出卖掉吧。
三婶儿却说卖不掉呢,童大久去县城药铺问过的,人家不要。
药铺都有专门的药商和采药人,不随便收散药,集中供药以免有人使坏,也能保证药材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