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酒楼掌柜可以收,但是人家只给8文,童大久舍不得卖,毕竟买的话要五十文一斤呢,他就给说三婶儿和二郎家走礼了。
三婶儿寻思正好拿来炖豆腐、炖小豆腐吃。
不过她用不了这些,自己抓了几把,剩下的全给沈宁。
沈宁让她拿回去留着慢慢吃,三婶儿不要,主要是这东西又辣又苦,她也……不爱吃,要不是能炖小豆腐和大豆腐,她一粒都不想要,但是不能说不稀罕,就非给沈宁。
沈宁推辞不过就收了,寻思正好用来实验腐乳方子。
实际情况她俩都不知道,童大久当然不会自曝。
他二儿媳是南边儿人,娘家村里有一片不算高的山坡子,上面长了些臭辣子,叶子闻着臭臭的,果实像花椒,有村民摘回去做调料,结果又辣又苦,就没人要了。
有见识的人告诉他们那叫茱萸,青色摘下来可入药。
村民摘了去县城卖,人家不收,让他们自己拿回家煮水喝。
煮水又辣又苦,村民才不稀罕呢就没人摘了。
二儿媳爹娘特别抠门儿的,不想拿粮食给闺女走礼,就让家里人摘了好些这个。
二儿媳也是实心眼儿,全给背回来了。
童大久蛮不高兴的,他要这玩意儿有啥用?
卖又卖不掉,吃又不好吃。
还不好骂儿媳妇。
他原想扔掉算了,省得看着闹心,可转念一想,虽然他卖不掉却也是贵价调料啊,不如给妹子和裴二郎家走礼?
反正他们也不知道这是自己不稀罕要的东西,外面买可是要钱的呢。
这样即便以后他们知道木头的事儿也不好意思对自己摆脸色不是?
沈宁也用这个炖过小豆腐,结果连裴母都不想吃了。
沈宁就只能用来试验腐乳配方了,万一发酵能把这苦辣味儿给中和了呢?
说不定就能找到那狂热爱好者呢。
臭豆腐、鱼腥草、霉豆腐、臭苋菜、臭冬瓜都有爱好者,苦辣底色的腐乳凭啥没人爱?
今儿她让裴母把茱萸颗粒处理了一下,用擀面杖搓搓,把果实的外壳和里面的黑籽分开,就像花椒那样,吃外面的壳。
然后用小石磨将八角、花椒、茱萸、香叶磨碎,再用炸辣椒油的方式,将滚油直接冲在盛香料粉末的大碗里,激出丰富有层次的香味来。
可不就给会吃的高里正和陶族长给勾引来了?
另外做一坛子不辣的,不用茱萸油,而是用花椒油。
还要做两小坛不放油的,而是蘸过白酒以后直接滚调料。
调料是细盐、八角面、花椒面,还有一种调料是姜泥、蒜泥、细盐。
花椒是真野花椒,姜是黑壮嫂子帮忙联系的。
沈宁之前跟人打听谁家种姜,她想换一些囤着。
冬天甭管自己吃还是开客栈给客人驱寒,都需要姜。
黑壮嫂子娘家村里正好种了姜,她帮沈宁联系了。
农户的鲜姜可比杂货铺卖的便宜多了。
据说上面菜贩子下来收是6文半一斤,而杂货铺就卖12文一斤。
五斤左右鲜姜晒一斤干姜,药铺干姜就60文一斤了。
原本姜农零卖是10文一斤,本村人9文,可以用粮食换。
听说豆腐娘子要买他的生姜,他一口价给了8文,说她是豆腐娘子,理应给便宜。
主要是家里也没多少,大部分都卖给菜贩子了,毕竟是人家前一年预订的,只能卖给他们,否则以后人家就换人订了。
就这么着,沈宁也用豆子、小米换了五十来斤鲜姜。
她拿回来以后用沙土埋着,免得干巴或者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