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饮食所费,一月差不多万两银子!
他比先皇少一些,却也高达九千两。
从前他觉得自己节俭朴素,不似先帝奢靡,毕竟父皇一个月要一万二三千两银子呢。
现在他郁闷的是即便一个月御膳花费九千两,他也没吃到什么舒心的饭菜。
这素鸡倒是不错,谁知道进了宫又是什么样儿?
六七文一斤,怕不是得变成六七两一斤?
罢了,各地贡品已经够多,不必再折腾。
每样吃了两口,皇帝夸赞其美味,虽说不要进贡,却又想着给皇后和太子也尝尝。
萧先生会意,亲自把剩余的素鸡等食材捧出来交给张公公。
皇帝随口道:“豆腐娘子兰心蕙质,做得这等美食佳肴,先生帮朕转赠福字银饼五对。”
萧先生说老百姓称呼她为福气娘子,还给她家房子集福,他听得很是动容。
即便他贵为天子,有几个真心为他祈福的?
当年不满父皇的大臣们为他祈福,可当他长大自立,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后,他们怕是又要为太子祈福了。
萧先生并不意外,虽然君心难测,做臣子的不可妄测圣意,可有几个大臣不揣测圣心的?
满朝文武、满宫奴仆,个个都在揣测圣心。
萧先生自然不例外,他觉得皇帝……内心是矛盾的,而且有些孤独。
越是高处越不胜寒。
他没有朋友,他的世界只有君臣。
“臣替沈氏谢恩领赏。听酒楼饭馆老板们说那豆腐娘子厨艺了得,很会琢磨新菜式,这素鸡、素烧鹅、豆腐塞肉便出自她的奇思妙想。若臣不曾得陛下赏识,便会打发家里厨子常去豆腐娘子家学新菜式。”
皇帝洒然一笑,“倒是朕耽误先生品味美食了。”
萧先生:“虽然远隔千山万水,臣与陛下还是能品味到豆腐娘子的新菜式的。”
旁边的张公公揣测圣心,给皇帝当嘴替,小声进谏,“万岁爷,要不老奴派几个机灵的小子去跟豆腐娘子学学厨艺?”
萧先生笑道:“张公公好主意,再派俩懂厨艺的嬷嬷,以后回宫也方便为娘娘差遣。”
帝后感情好,群臣皆知。
他若建议派人去学厨艺,为皇帝开小御膳房做准备,皇帝未必答应,提皇后娘娘就容易些。
毕竟单开小御膳房就要另外开支,会牵扯户部、礼部、光禄寺等,到时候扯不完的皮,皇帝为了避免麻烦,估计宁愿继续没食欲地吃光禄寺和尚膳监提供的御膳。
可皇帝食欲不振,健康便不佳,若是英年早逝可是天下之大不幸。
萧先生观皇帝有不足之症,不是长寿之相,可……太子资质着实一般,且性情有些顽劣差皇帝甚远。
相比之下,萧先生希望皇帝长寿一些。
当然,派人去尚膳监学可能有点问题,但是悄悄出宫去京城大酒楼学也可以,但是萧先生却点了豆腐娘子。
他有私心,既然看中裴鹤年堪为阿恒助力,自然要拉拔豆腐娘子一家。
同时也为皇帝张一耳目,让皇帝自己的人去了解豆腐村,了解民间,证明他所言非虚,并非投其所好,故意编造。
皇帝虽然有内卫,但是牵扯了利益,总归没有心无杂念的小太监老实。
皇帝意动。
他的确吃够光禄寺筹划尚膳监做的御膳,很想开小灶,只是懒得跟大臣们扯皮。
他想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中间设小御膳房,走流程估计得扯皮三年。
像萧先生说的悄悄派人出去学厨艺,老古板们一开始不知道,知道也管不着。
等他们学成回宫,就说是太子专为皇后准备的。
孝字为先,他们也不好拦着太子孝敬皇后吧?
之后他就以朕和皇后体恤万民,奉行节俭为上,让后宫膳房准备日常膳食,让光禄寺和尚膳监只负责祭祀、大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