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除寇军分出两批人,一部分跟随沈易东组成虎翼军骨架,一部分留在京城充当禁军。
留在禁军的除寇军士卒又分成了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年纪到了选择回归田园,或者到地方上当一个不入流小官。
一部分是继续留在京城,保护京城和皇宫的安危。
一部分则是随着梅无涯南下“百索区”,抵御呲呀国的进攻。
跟随我进京城的临海州子弟,不是死了,就是受伤离开军伍,以及……消失不见——跟死了没两样。
总的来说,最先跟着我的临海州子弟,死了没有三万,也有两万五。
……
虽然除寇军的战斗力依旧强悍,但新补充的士卒来自五湖四海,有超过大半士卒不会水。
除寇军以后可能被安排在临海州,用来约束朝邵欧,不会水可不行。
所以,萧破武要在这两三个月让除寇军士卒学会游泳。
……
三月初二,济生堂的堂主还是找不见,但我的情况难得的有所转好。
同时,也终于和英利国联系上,他们终于派商船抵达颂、裴两县。
朝邵欧已经控制了他们,并且确认并没有太多英利国士卒,连武器也非常简单。
只有三千过来伊国驻扎,用来保障他们商人安全和利益的士卒,并且这些英利国士卒也很配合朝邵欧。
萧破武也早就急不可耐,我让她带着除寇军前往临海州,准备出使英利国。
当然,我是不会让她久留在英利国,最多让她留在那里一个月,用来与她哥哥和嫂子叙旧。
驻守他国的将领,派一个校尉去就可以,派他一个王爷去是不是太大材小用了?
同时,我也决定出雨州,去一趟临海州。
原因有很多,比如,我待在雨州太久了,想要出去走一走;回到临海州看看,算是睹目思人;回去替离开家乡,却无法再回去的士卒看看家人,看看家乡。
家乡。
泗州是我曾经王府的所在地,我更是在雨州待了十年,可对我来说,临海州才是我的家乡。
所以,我必须要去一趟临海州。
朝廷里有钟尚书,跟着钟尚书的“忠诚派”,在各个党派中是实力最强。
至于为什么“最强”,看看边疆的将领就知道。那些全是有实权,有兵马的人——杰、沈易东、萧破武、文将军、周展功、冯通鸣、季云、山不动、河上痕等等。
以左丞相为主的“激进派”,左丞相为主的“顽固派”,单独拎出来都不是“忠诚派”的对手。
而且,单论“忠诚派”在京城的文官势力,也不输于另外两派。
所以,除非有人脑子想不开,否则绝对没有人敢闹出什么大事,哪怕没有我,朝廷也能正常运行。
是的,在伊国平稳、京城安定、皇城安危上,我敢用“绝对”这两个字。
……
三月五日,我跟着……嗯,应该是我率领着除寇军离开京城,向临海州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