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说话,黎上甲马上递来一张纸,却不是买股票的东西,而是一张告知书。
“老爷,我们交易所虽然刚开,但绝不坑蒙拐骗,上面是股票交易、分红的规则,你细细看后,再做决定。”
他笑道,“多谢小哥。”
黎上甲却又说道,“老爷,在下看你刚来,恐怕不知道证券交易所只收大同银行的银行券……”
他惊道,“银行券?”
黎上甲正要解释,他却摆摆手道,“大同银行在哪?”
他每期《宝庆周报》都看,自然知道银行劵是什么。
大同社声称这银行券始自什么工分券,但实际不就是宝钞吗?
宝钞因朝廷滥发沦为废纸,如今这银行券会不会重蹈覆辙?
“老爷,交易所内便有大同银行设置的一处兑换点。”黎上甲道,“老爷若需要,在下可带路。”
他点点头,黎上甲便在前引路,领他去了东边别院,绿裙女子正领着那几个粮商折返。
黎上甲与他说着话,却时不时悄悄瞥那女子一眼。
没有什么多余的情绪,完全是嫉妒。
他不禁发笑——
看来,他们这些人买股票,这些干事也是有分成的。绿裙女子带领的粮商,一看就是有钱人,这黎上甲哪能不眼馋。
进了大同银行,银行的干事十分热情地上前介绍银行的业务,想来也是有提成的。
按周报的说法,这银行不但可兑换银行券,还能存款、借贷,且能兑换银行自己出的铜币、银币。
私自铸钱,乃是死罪。
但大同社已造反,还谈什么死不死罪。
他反倒来了兴致,将各种面额的银行券和硬币都兑换了遍。
银行券与银币对应,分为一角、五角、一元三种面额,相当于一钱、五钱、一两银。
银行券和银币都制作精美,但他家小厮掂量银币后便偷偷告诉他,这一元银币分量恐怕不足一两。
他当面提出,银行的办事员却笑道,“这位老爷,制币也是需要成本的。你放心,这一元银币能买到的东西绝不会比一两银子少。”
那办事员毫不避讳,又指了指铜币道,“这位老爷,不妨告诉你,这铜币也并非全铜,还掺杂了铁等金属。
“但做得这么好的,只有我家,别家想要造出一样的,成本只会高于一文钱。”
他摸着铜币凹凸不平的边缘,没有说话,算是认可了干事的说辞。
换好银行券,他便回交易所填了单子,皂社等四家公司都买了百股。
不算多,不到十两银子,但黎上甲却十分高兴地礼送他们出了交易所,并提醒他们随时可回交易所买卖股票。
天色已不早,与他们约好的王三志却迟迟未至,小厮说他去万楼将王三志接来,但王石却拒绝了。
他眺望北方,语气平淡,“且在易俗河住宿一晚。明日还不来,你再去万楼。”
小厮应下。他俩找了家旅店住下,却不想大晚上被人惊醒。
窗外光芒大盛,到处都有人喊“走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