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替嫁残将到底反不反 > 障眼法(第1页)

障眼法(第1页)

此言一出,刚刚归位的公主和李承泽顿感不妙,这边苏锦书的心也骤然提了起来。

君子六艺,宁知远倒是样样不差,但是在殿内贺生辰的时候,可能只有乐和书二者方便展示。李承泽已经弹琴一首,宁知远只能题字作画了。

但是,苏锦书看着皇帝玩味的笑容,这摆明了是要宁知远难堪的样子。

弹个琴曲都有人挑刺,以宁知远的身份,题字作画能借题发挥的余地就更多。

公主正欲起身说话,皇帝睥睨着那一侧,说道,“有宁太尉给贵妃相贺,朕倒要看看谁敢说不妥。”

公主鹅黄色的身影微微晃动,被一侧的李承泽拽了回去。

苏锦书指尖无意识地绞着帕子,目光掠过殿中高悬的鎏金宫灯,在宁知远垂落的袖摆上定住。

他坐在轮椅上,脊背挺直如青松,却在宫人捧来笔墨时,指尖轻轻抖了一下——那是只有她能察觉的暗号,为了装残的戏码要做足,他现在动不得。

“陛下谬赞了。”宁知远低低咳了几声,又含笑开口,声音里带着三分病弱,与适才为李承泽辩白的语调判若鸿沟,“臣这双手,握笔时总像被秋风吹散的枯叶,怕是污了这澄心堂纸。”

殿中响起低低的抽气声。皇帝挑眉正要开口,苏锦书忽然福身跪下,鬓间玉簪随着动作轻晃:“陛下容禀,臣妾幼时曾得父亲点拨,略通双钩填廓之法。今日臣妾斗胆,愿为夫君牵纸研墨,若有差错,甘受责罚。”

她这话暗藏机锋——双钩填廓是临摹古帖的技法,既点明宁知远因病难以提笔,又暗示自己代笔并非越矩,不过是效仿古人“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雅趣。

更妙在搬出苏幕之名,如今守在剑南的人是苏幕,随时面临征战之危的剑南尚有家属在远方思念,此刻提及,倒让皇帝不好当场驳斥。

“哦?”皇帝饶有兴味地扫过苏锦书,余光却瞥见皇后正将茶盏往案上一磕,盏底与瓷盘相碰发出清响。

“准了。”皇帝忽然笑道,“太尉家的主母,总不至于连笔都握不稳吧?”

苏锦书起身时袖中滑落一方锦帕,恰好覆住刚刚洒出的杏香酒,一侧的荀卓卿颇有眼力见地把沾湿的帕子拢入袖中。

这帕子上已经沾上了紫铜炉上残存的“杏髓鸩”。

这边苏锦书不急不缓走至宁知远身侧执起狼毫,笔尖在墨池里转了三圈,忽然抬头望向殿外盛开的杏花:“春日宴上画杏花,倒显得臣妾有所僭越。不如……”笔尖微顿,墨色在宣纸上化开,“臣妾斗胆,以水为墨,以心为笔?”

殿中众人皆惑,唯有李承泽忽然轻咳一声——他曾在雍州见过匠人以清水在宣纸上作画,待水痕干透,再以暖香熏之,墨色便会显于无形处。

苏锦书笔尖落下,看似随意的几笔,在水汽蒸腾中竟渐渐勾勒出一幅《锦城芙蓉图》,秀丽的芙蓉隐于雨雾,险关藏于留白,正是剑南的景致。

“好个‘墨隐剑南’”皇后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赞叹,“本宫幼时,曾在故园老宅中见过此技,不想今日在这儿重逢。”

她指尖划过案上翡翠屏风,目光灼灼落在苏锦书发间的白玉杏花簪上,苏锦书被盯得颇有些不自在。

皇帝脸色微沉。

他原想借题字之事,坐实宁知远“病弱难担大任”的假象,却不想苏锦书不仅化解了“残手难书”的破绽,更借这幅《芙蓉剑南图》暗喻剑南此时镇守边关的苏家的功劳,也不曾想居然顺带勾起皇后的旧情。

更妙在她始终以“代笔”自居,合乎“女子辅助夫君”的礼教,让他挑不出半分错处。

“臣妾惶恐。”苏锦书搁笔时,恰好有宫人端来蜜渍梅子,她指尖沾了些梅汁,在画角点染数点红梅,“愿皇后娘娘,贵妃娘娘如这画中芙蓉面,陛下如这去岁寒梅,经霜更艳,千秋万代……”

尾音隐在香里,却让殿中重臣皆想起去岁冬月,那时越国发生的最大的事,便是宁家军在塞北击退敌军的捷报。

皇后忽然轻笑,向皇帝递去一盏新茶:“陛下,这‘六艺’之中的‘书’与‘乐’,原就讲究个‘通变’。今日宁大人夫妇这般珠联璧合,倒应了《乐记》里‘礼者天地之序,乐者天地之和’的妙处。”

皇帝盯着画上渐渐显形的画中景物沉吟不语。苏锦书在水气中暗藏了笔锋,合了“九五之尊”的忌讳,又以红梅掩盖,既祝寿又不显谄媚。

众人看着甚是惊叹,不自觉地讶异出声,这个只在账本上打转的宁家夫人,竟比朝堂上那些老臣更懂得藏锋露拙的权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