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替嫁残将到底反不反 > 障眼法(第2页)

障眼法(第2页)

正在众人看着图议论时,李承泽抬头望向苏锦书,只见她正替宁知远整理衣襟,不觉勾唇微笑。

原来早在皇帝发难时,这对夫妇便已算准了每一步:以“病残”示弱,引皇帝轻敌;借“代笔”之机,既展示才华又暗通消息;最后用剑南和塞北的功绩,堵住皇帝的刁难之口。

“赐座。”皇后忽然指着自己下首的空位,“宁夫人这手‘墨隐术’,倒让本宫想起孩童时光。待宴后,可愿陪本宫说些旧事?”

苏锦书屈膝谢恩后,掌心与宁知远指尖相触,二人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宁知远摇着轮椅跟在苏锦书身侧,两人倒是紧紧挨在一起。

归位之后,宁知远趁众人不注意,贴在苏锦书耳边笑,“六艺之中,‘御’者驭人,‘数’者谋算,但若没个能在笔墨间藏刀的妻,这装残的戏,又如何唱得圆满?”

苏锦书看他狭长的眼睛此时一副撒娇似的样子,忍不住微笑起来。

殿中乐声再起时,她望着皇帝渐渐沉下的脸色,忽然明白:今日这一场“书艺”之试,与其说是皇帝刁难,不如说是他们夫妇向朝堂递出的投名状——即便身有“残疾”,宁家依旧能在笔墨之间,掌控这盘君臣相斗的棋局。

而她,这个被视作“后宅妇人”的苏锦书,终于在这方宣纸之上,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破局之笔。

也正式加入这场隐秘的战斗。

好戏已经上演了大半场,贵妃这个宴会真正的主人反倒是好整以暇地在一侧观赏,见皇帝已然是一副着恼的样子,便赶紧抬手说道,“陛下,琴技书画已是赏毕,不如看看歌舞如何?”

此刻殿中已是烛影摇红,贵妃轻抬皓腕,十二名绿衫歌姬踩着细步鱼贯而入。

苏锦书正捏了口梅子塞进口中,只见歌姬腰间垂着的银铃晃出细碎银光——那铃坠是菱形的,雕着吴越一带的水波纹,与周京荣商队从江浙带回的鲛绡纹样分毫不差。

“这曲《采菱渡》,是臣妾让乐官照着钱塘的棹歌改的。”贵妃掩唇轻笑,眼尾扫过皇帝时带了三分柔媚,“听闻江浙的采菱女泛舟时,总要唱着‘菱叶萦波荷飐风’,倒比咱们见惯的颂歌舞多了份水灵劲儿。”

乐声起,江南女子如杏花春雨,连跳舞都像在纸上晕染墨色,歌姬们唱的分明是吴侬软语,虽混了些官话腔调,着实好听。

苏锦书眼见着众人不注意,又溜回到原来的位置,正听着荀卓卿愤懑地埋怨。

“偏是这些南边又添上北方腔调,真是入不了眼。”荀卓卿的声音自耳畔传来,带着江浙人特有的软糯尾音,却刻意压得生硬,桌下的手蹭着苏锦书的衣袖。

苏锦书指尖捏着半颗蜜渍梅子,目光凝在歌姬腰间菱形银铃上——那水波纹路与周京荣商队带回的鲛绡纹样分毫不差不说,就连铃坠边缘的缠枝纹走向都分外眼熟,好似在哪见过一般。

她忽然想起赵嬷嬷裙边的缠枝纹,那日那身靛蓝色的裙裾上的纹样,竟与眼前银铃一般无二。

贵妃轻描淡写说这歌舞改自钱塘棹歌,可寻常宫妃哪能说动乐官费时费力考据吴越民曲?又哪里会给这些宫女绣这般精美的缠枝纹样?

连歌姬衣饰细节都经过细细打磨,这背后怕是牵连着哪处隐而未显的势力网?

荀卓卿的指尖突然碰了碰她的袖摆,苏锦书余光扫过,见对方正将方才沾了杏香酒的帕子往袖中藏,帕角洇开的酒渍边缘泛着极淡的青金色。

两人相交多年,荀卓卿虽口上嫌弃淑妃的歌舞“四不像”,此刻却用只有彼此能懂的眼色示意——这酒怕是有蹊跷。苏锦书不动声色地将帕子接过来,折进袖中。

殿角烛影忽然被风曳动,皇后的宫女已至身侧,袖中溢出的杏香勾得苏锦书太阳穴突突直跳。

这气味太像了——像极了芒种那日那些夫人们佩戴的杏花香囊的味道。

她下意识攥紧帕子,酒渍的青金色在掌心烙下湿热印记,与荀卓卿悄悄递来的眼色撞个正着:那双素来明亮的眼睛里,此刻凝着她从未见过的沉肃。

越来越近了,杏香的味道越来越浓,皇后的宫女走到她背后。

“皇后娘娘看宁家夫人很是喜爱,故相邀请,不曾想夫人自有打算,娘娘也不好打扰,只是遣奴来问一句,待到宴会结束,不知可否到偏殿一叙?”

苏锦书尚未答话,那宫女便笑吟吟地点头笑道,“奴知道了,这就去回禀娘娘,娘娘知道夫人愿意来定然会欣慰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