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您和我说的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已经大概理出了思绪,再给我两天左右的时间,我有把握能够说服军区代表。”
梁老不置可否,想了想才道:“尽量简短,切中要点,我会在会上尽力替你争取,不管如何,也算是努力过。”
“下周三,你和我一起到会议地点去,发来的会议通知只说了不准助手参与正式会议,但有些想法,完全可以提前和我那些老朋友通通气,成功机率也大些。”
夏耘知道梁老这是为她考虑。
如果只是单纯的转述,以梁老的科研经历,就算没有她多活一世的视野,也能在她的基础上想得更深,看得更远。
但院军合作的事被抢了功劳,梁老这是不愿意也和兰城一样,去占她的便宜。
夏耘说是两天,自然是有了一定的把握。
一方面是不甘心平白被人算计了一通,一方面也是不想让安城的孙老失望,让尽力帮她周旋的梁老没脸。
但说是简短精简,但也要尽量完整。
夏耘两天时间尽数花费在院军合作的资料整理上,才在周一卡着时间点,把东西交给了梁老。
座谈会被邀请的三位教授愣是围着这份手写资料交谈了一下午,夏耘在侧旁听,时不时地进行补充说明。
她是站在后世的角度上去分析现阶段示范基地实施的难点,但她本身的水平摆在这,在学科大视野上始终不如这些老专家。
三位教授交谈完,各自感叹了几句,二话不说就拿了自身擅长的一部分,去对她的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
这就是背靠大佬的感觉吗?
夏耘说不出是什么感受,复杂的情绪里只有一种最为明显。
她有些良心不安,“梁老,真的要我去和华科院的前辈们游说吗?”
之前针对这事,她心里只是有对梁老提携的感激,那也是建立在对自己分析内容有自信的基础上。
但现在递到手里的这份资料,完全就是被润色过的。
用语上更专业,切入点更犀利,也更有说服力。
说简单点,她在其中不过是起到了一个引子的作用。
让梁老带着她去会场,还是去华科院的前辈面前出风头,她怎么都觉得不太妥当。
“妄自菲薄最要不得!”
他们一辈子搞研究,技术能力缺,视野更是缺。
视野一局限,就像是在大雾里头骑车,连方向都看不清,样样都要自己摸索。
当然,他们的润色也不仅仅是在她分析的资料上进行深入,更是将一些过于激进的想法表述得更加委婉,或是在现阶段暂且删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次学习,一次友好的交流。
他们从小辈身上学到了东西,再一毛不拔怎么能行?
更何况,把更多机会让给好苗子,也是华北作为试点,推进学科建设的一部分。
三个教授你一言我一句。
夏耘被一番话说得惭愧,被寄予厚望,一周下来想要放松放松的心情也直接烟消云散了。
“多谢梁老,我回去再把资料再过几遍,周三一定不会丢了各位导师的脸!”
看着她这么认真,几位教授暗自都有些好笑,不过也感慨,难得遇到这种懂得珍惜机会,不辜负期待的学生。
不管怎么说,他们也希望自己回到岗位上,打出的第一仗能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