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看似市井民生的话题,实则蕴含极深的经济洞察力。
它以四两拨千斤之势,瓦解了横亘在专业财经政论与普罗大众之间的那堵无形高墙,让严肃新闻变得可亲可感,触手可及。
此招一出,‘沉默的大多数’——那些为生计奔波而鲜少关心遥远时局的市民,也被他稳稳俘获,影响力远超《明报》今日抛出的那些吸引文化精英的江湖秘闻。
这‘下沉’与‘融合’,妙到毫巅!”
麦理浩深吸一口气,目光最终停留在那份占据几乎两个整版、开篇就气象万千的《寻秦记》上,脸上流露出一种棋逢对手般的赞叹。“第三板斧却是真正的铸造金锚,建立内容护城河。
这是奠定《亚洲日报》长久基业的真正根基所在!
在头版用绯闻与秘辛引爆了如此巨大的火球之后,他竟还能……如此沉静地投下这枚真正的核弹——这部《寻秦记》!”
“谁曾想到?
谁敢于想?
他没有陷入与其他报纸在单纯的劲爆新闻上你死我活的肉搏,而是跳出战局。
像过去的金庸一样,在副刊这个传统被视为‘调剂点缀’的领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属于他独有的战略疆域!
以一种安静得近乎诡异、却又让人无可抗拒的方式,稳稳地、牢牢地将所有被前两板斧吸引来的‘流量’,吸附、沉淀、转化成了忠实的‘用户’!”
麦理浩的语气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激动:“‘只要《寻秦记》在连载,读者就不得不每天买他的报纸来看!’这是金庸过去构建读者长期阅读习惯的王道!
如今却被小林天望给学去了,让我不得不想起金庸写的《天龙八部》里,那位以彼之道还之彼身的姑苏慕容复了。
连载着《寻秦记》的复刊,就不是单纯的副刊,deney,这是一座用黄金打造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一部拥有极强‘内容成瘾性’的独家巨着!
它能将靠前两斧吸引来的海量、浮躁的注意力,彻底沉淀为忠诚度、依赖性和持续购买的刚性需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前两斧营造了‘天时’巨大关注)和‘人和’全民议论,这第三斧则牢牢占据了无可替代的‘地利’,就是独家的核心内容!
三者环环相扣,形成坚不可摧的闭环。
这哪里是办报纸?
这是在铸造媒体帝国的根基!”
麦理浩深深吸了口气,像是要平复被这环环相扣布局所震撼的心情,眼神变得极为凝重与审慎:“我不得不说,这位年轻得过分的小林天望,实在了得。
他对人性的洞悉、对市场脉搏的把握、对传播杠杆的运用,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布局如棋,环环相扣,每一步都精准地踏在对手的痛点和读者最核心的兴奋点上。
若这一切真是出自他一人谋划而非背后另有高人……
那么,他将不仅仅是搅动报业风云的过江龙,而是未来十年,整个港岛乃至亚洲传媒疆域内,最具颠覆性的力量,也是…最大的变数与潜在的……‘对手’。”
“对手?”邓丽娉敏锐地捕捉到了丈夫话语中那丝沉重背后的深意,她秀眉微挑,湛蓝色的眼眸转向丈夫,目光如同探询的利剑,“urray,你的意思是……这位小林天望先生,对我们的风险已近在眼前?”
“亲爱的,”麦理浩身体更加前倾,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冰冷分析,“我说的威胁,远不止于报业。
这样的人,若仅满足于媒体舞台,尚可控。
但若……若是被左派那边拉拢过去了,他在传媒上的长袖善舞,被用做了大陆那边的宣传攻势,于我们港府而言,无异于一场巨大的灾难了。”
他锐利的目光如利刃般转向报纸头版——那张小林天望神色平静,而霍震挺面若寒霜的照片上,
“我们再换一个更具战略性的视角来看,”
他指尖精准地敲在“小林天望”的名字上,意味深长,“你看他的处境:这位才华横溢却无根的年轻人,甫一登岛,立足未稳,便以如此高调的方式,狠狠地、公开地得罪了根基深厚的华资报业集团,更直接挑衅了霍家继承人,树下了死敌。
昨日华资报业的联合打压,已清晰表明:这些根植于港岛土壤的旧势力,已将这位天赋异禀的闯入者,视为必须联手驱逐的劲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