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瑶对?岑越也没有任何特殊关照。
十天前,岑越初次面见华瑶,彼时华瑶与他寒暄几句,又与他说经论道。她发现?他确实有几分才学,人品性情也很不?错,她就?把他转调给?潘之恒做副手,时不?时地派人敲打他,督促他没日没夜地干活。
时至今日,岑越的眼眶已有淡淡乌青。
潘之恒和岑越收到华瑶的命令,急忙赶往华瑶所在之处
。他们一前一后地跪地行礼:「参见殿下。」
华瑶道:「起来吧,今日的饥民格外多?了?。」
岑越缓慢地站起身,潘之恒仍然跪地不?起:「请殿下恕罪。」
第192章此际思君心切谢云潇不可轻易出战……
华瑶低声命令道:「有话直说。」
潘之恒道:「启禀殿下?,镇官统计的饥民人数是七千六百三十二,这?七千多人的姓名丶年龄和籍贯已?经登记入册。昨日微臣依照册籍记录,发放信票,前来领取信票的饥民增至一万四千人,信票缺额超过七千,因此亏缺了三万石粮食。」
华瑶看了一眼俞广容。
俞广容立即会意,插话道:「信票缺了七千多张,这?可不是小事,潘大人为何不尽快禀报殿下??殿下?亲临视问,潘大人这?才说出原委,您做官也做得太不谨慎,钱粮相关的事务,都是耽搁不起的。」
俞广容是华瑶身边第一号的红人,潘之恒从来不敢得罪她。平日里她们二人见了面?,彼此之间,客客气气,礼数无不周全。可是官场上的交际,多半有虚无实,此时俞广容说话不留一点情面?,潘之恒的心里也添了一丝焦急。
潘之恒实话实说:「官衙和粮食局正缺人手,核算钱粮丶清查帐目丶发放信票这?一桩桩的事务,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完。俞大人不在粮食局任职,您大概不知道这?里的规矩……」
华瑶打断了她的话:「什么规矩,谁定的规矩?」
华瑶语气低沉,不怒自威。她俯视着潘之恒,目光尽显威严。
潘之恒毕恭毕敬:「微臣失言,请您恕罪。」
潘之恒在永州做官二十年,自有她的真才实学?。她明实理,做实事,立实绩,但她并非进士出身,未曾在京城历练过,她的口才远不如俞广容。
潘之恒一夜未眠,思维也不够敏捷,又被华瑶当面?质问,她的脑海中一片空白?。她想为自己辩解,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华瑶又问:「你这?两天在忙什么?」
潘之恒回过神来,如实禀告:「浅山镇居民约有一万四千人,流民约有三千人。官府设立的放票台共有四十处。数天前,衙役在全镇各大街道张贴告示,通知饥民前往各个?辖区的放票台登记入册。全镇共有十个?辖区,每个?辖区分管四处放票台,从昨日起,官府每日发放一次信票,饥民凭藉信票,次日可以在粥厂兑换粮食。」
这?些消息,华瑶早就知道了。
潘之恒的思绪有些混乱,话也说得颠三倒四,华瑶听出了潘之恒的焦虑,就没再?打断潘之恒的汇报。
潘之恒继续道:「前日统计的饥民人数是七千,昨日饥民人数飞涨,很多人挤在西街的放票台附近,总是不肯转去?别处。微臣差人打听,这?才查明了形势,原是镇上传出一个?谣言,只有西街的信票有效,别处的信票无效。饥民听信谣言,也不管官府告示上的条文,只想着争抢信票,抢到了才算吃了定心丸。西街的秩序混乱得不成样子,从午时起,到亥时止,微臣才把?信票发完,也把?饥民的人数算清楚了。」
岑越忽然撩起袖袍,跪在潘之恒的身旁。他开口道:「五更天时,潘大人想把?详情禀报殿下?。微臣拦住了潘大人,重新审查了粮食局的钱粮帐目,因此又耽搁了大半日,还请殿下?责罚。」
潘之恒是粮食局的检校官,岑越作为潘之恒的副手,也只是个?副官。按照粮食局的规矩,他们二人的职责,正是把?帐目审查清楚,经过初审和覆审,认定帐目上的收支一字无误,才能把?结果报告给华瑶。
岑越提到了「审查帐目」,表面?上是在告饶,实际上是在暗示华瑶,他依法处事丶依法办事,已?算是尽到了心力?。至于?饥民过多丶信票过少?的问题,并不在粮食局的职责范围之内。
岑越还说:「今日一早,微臣正要上疏奏闻,不知殿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殿下?恕罪。全镇上下?一切事务,终是瞒不过殿下?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