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继续感慨道:“嘉靖二十九年时,俺达逞兵妄图叩阙问鼎,冠军侯朱武毅公如同一颗璀璨明星划过大明的历史星空,他力挽狂澜,血战连场,将俺达所率领的鞑靼部众围剿殆尽,使得京师转危为安的同时,也使得后续的朝廷对待草原的大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所以,现在孤和诸位先生能有如今的功绩,这也离不开朱武毅公的不世奇功!”
朱载坖顺道又将自己的马甲拉出来夸奖了一番。
虽然徐阶等人早就猜测过这个功成而身陨的冠军侯“朱三”就是朱载坖本人,但是这样的猜测好像也是不切实际的荒诞。
所以,在有时候话题议论到这位曾经带领京师守军击溃俺达主力的朱三大将军时,也都不由感慨其英年早逝的遗憾。
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将朱三比作了霍去病再世!
因此这些年间只要有议论到朝廷武备攻略的事情,就总有人上疏提议再为朱三追封新的荣誉,使其进爵到国公,乃至大明武勋的最高身后荣誉之爵的郡王!
但可惜这样的上疏和奏言,也始终没有得到朱载坖和嘉靖皇帝的直接反馈,所以很多事情在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也都是不了了之的揭了过去。
现在朱载坖又主动说起了朱三的英雄事迹。
徐阶和李春芳等人也是眼珠子一转,立刻就奏对道:“朱武毅公功勋卓著,其功之大百年之间未有出其右者,而且在朱武毅公之后,草原几乎为我大明之附庸。”
“臣等斗胆建言,追封朱武毅公郡王之爵,并请附武庙,永享祭祀!”
朱载坖哈哈一笑,“此事再议。冠军侯朱武毅公虽功大,但比起开国靖难的功臣们,还是要逊于一筹。而且在正统景泰交替之年,于谦于少保也曾建立过不世奇功,挽救大明于危难。他尚且不得功封,冠军侯作为后辈来者,又可居上?”
徐阶等人听到这句话,也不由相互的对看了一眼,于谦是有大功不假,但是他拥立景泰之事,在后来的政治发展上,也算是一个洗不清的错误。。
谁能想到已经退位为太上皇的堡宗会突然复辟成功,所以于谦的功劳越大,就在新的政治形势下,显得越不正确。
因此,即便是到了后来宪宗皇帝的成化时期,成化皇帝为于谦平反正名了,但想要再给予于谦更多的身后荣宠,也不太现实的。
毕竟宪宗皇帝再怎么说也是堡宗的儿子,为于谦和景泰平反,就已经算是打了亲老子的脸面,如果再大肆的追封其功,那不等于是把亲老子从坟墓里拉出鞭尸?
而且为于谦平反就已经帮助成化皇帝捞到了足够的政治回报,所以他也犯不着再在这件事上继续加磅。
况且在古人的规则世界里,最讲的一个治世原则就是“孝”!
只要碰到了这个“孝”字,哪怕是皇帝他都得退避三舍。
否则的话,就等于是带头破坏规则,这样的后果可是相当严重的,是绝对要出大问题和大乱子的。
所以,不管是于谦当初自己不愿意受封,还是后世君主有其他方面的思虑,只要功封于谦的事情,被这个“孝”字约束着,那么后继之君不管是谁,他都不好再越过底线去大书特书于谦的功绩。
因此现在徐阶等人听到朱载坖这样说后,他们也都实现的转移起话题了。
要不然,他们现在就得顺着朱载坖的话,去帮已经死了近百年的于谦说话,这显然也不符合他们现在的政治利益和政治需求。
更何况,于谦还是个文臣,在大明这个贵文贱武的文化氛围里,要是他们把一代楷模于少保,变成了于国公或于王爷,那么他们也将迎来无数天下士人的怒喷!
徐阶道:“王爷所言甚是。”
接着他就直接转移话题道:“如今在大明产业循环大市场的政策引导下,草原之地也不再是与大明相爱相杀数百年的世仇之敌,他们的牛羊马匹可以底价的交易到我们大明,我们大明有聪明才智的商业人才也可以在原来的九边重镇开办由朝廷监督的商业贸易。”
“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之中,朝廷对草原的经济控制力,也比之前不知道多少朝代强上了多少。而且再加上大明火器技术的更新迭代,也使得如今即便是恢复了元气草原各部,也不敢再有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