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定律之所以让人产生认知快感,因为本质上它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说明书。”
“那些痴迷物理的大脑,不过是基因选中的逃生舱工程师。“
“从炼金术到锂电研发,对物质变化的痴迷从未停止。”
“因为基因知道,没有高效能源,逃逸计划永远只是幻想。“
最惊人的是楚衍接下来的断言。
“你们以为自己在学习?”
“不,那是基因在通过你们的眼睛,收集星际殖民的拼图。“
“为何儿童会天然对火箭,星空产生兴趣,而对农耕知识兴趣寥寥。”
“不过,基因的筛选标准过于超前。”
“当你在为微积分头疼时,它实际在评估这个公式能否计算虫洞坐标。“
“这种认知错位解释了为何多数人觉得学习痛苦,我们的原始大脑,根本无法理解基因的终极目的。”
天命之谓,信与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生命生命,人生而有命。
楚衍的直播间陷入一种奇特的静默。
弹幕流动的速度明显减缓。
每条留言的间隔变得异常漫长。
观众们的困惑像实质般凝结在虚拟空间里。
基因怎么可能像拥有智能般挑选知识?
这个颠覆性的假设正在撕裂他们原有的认知框架。
那些脱离教育体系多年的观众,思维正沿着危险的哲学边缘游走。
有人开始搜索基因意识,进化目的论。
试图理解基因是否真能进行某种超越化学层面的选择。
而学生和家长群体的困惑则更为务实。
高中生们盯着自己摊开的习题集,突然不确定这些公式是否真的值得痛苦挣扎。
如果基因不喜欢这个知识点,努力是否注定徒劳?
家长们的焦虑则更加具体。
尽管出发点各异,所有观众的思考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核心问题。
在基因预设的认知框架下,人类的学习自由究竟有多大空间?
那些被标记为无用的知识,是否永远无法获得神经奖励?
这个看似科幻的假设,意外地揭开了教育最深的悖论。
我们引以为豪的理性学习,可能始终被古老的生存本能暗中操控。
弹幕区突然爆发激烈争论,观点迅速分裂成两大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