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夫人越想越开心,铭轩已是五品的将军,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况且又是她母家,母亲和嫂嫂一向疼爱熙儿。尤其是嫂嫂,那般温和好相处的性子,谁给她作儿媳都不用担心被琢磨。既无婆媳间的矛盾,又没有妯娌间的不满,熙儿要是嫁过去,日子不知该有多舒心。
见母亲大有收不住话的架势,顾宁熙恰到好处地打断道:“母亲,那什么样的是不好的?”
孟夫人想了想,像三郎那样的不必提,还有京都那些没有功名的纨绔子,想必她看不上的,熙儿也看不上。
当低头瞧见一旁的玉佩时,孟夫人补充道:“像昭王殿下那样的,我看也非良配。”
“为何?”顾宁熙停了手中笔。
孟夫人自有一番道理,关上房门,说什么也无需忌讳。
她道:“昭王殿下出身太过显赫,谁家姑娘嫁了他都得矮上一截。你瞧近来陛下为昭王殿下选王妃,那天子对儿媳更是万般挑剔。”
孟夫人越说越顺:“况且昭王殿下家中是后母当家,偏心亲生子是人之常情。昭王殿下兄弟姊妹更是不少,光是年节的走动周旋就很是伤脑筋。”
虽说还不清楚昭王殿下的性情,但光凭以上这几点,孟夫人就觉得不妥。她的女儿,若是恢复了侯府嫡女的身份,那王妃也是能当得的。但皇家纵有泼天的荣华富贵,她也不想女儿去受这份罪。
她的女儿,能一辈子顺遂无忧、自在安宁便好。嫁个简单些的人家,侯府也能为她撑腰。最好再嫁得近一些,熙儿可以时常回府看望。
顾宁熙默了许久:“母亲,您怎么还挑拣上了?”
第53章宿命
听见女儿幽幽的话语,孟夫人反应过来后失笑。
但她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总是希望熙儿能觅得一位如意夫婿。
天底下做父母的心都一样,孟夫人道:“白日陛下与皇后娘娘设宴为昭王选妃,可有结果了?”
顾宁熙老实道:“孩儿不知道。”
孟夫人稀奇:“京都最出挑的女郎,但凡未曾婚配的今日都在宫中。昭王殿下竟一位也没有瞧上?”
顾宁熙想了想,赏花的工夫他都在与自己对弈。后来开宴时,也不见昭王殿下格外留心过什么人。
天潢贵胄眼高于顶,孟夫人道是寻常,却也越发觉得昭王殿下并非良缘。
孟夫人是过来人,与女儿说了句心里话:“日后婚嫁时,你若没有缘分可以两情相悦,一定要挑一位喜欢自己的夫婿,不要去挑自己喜欢的。前者才更会敬你、爱你。”
像昭王殿下那般的天之骄子,又是战无不克的天策上将,很容易就引得闺阁女儿家动心。但当真嫁过去,能得政务繁忙的郎君几分怜惜?高嫁的苦楚唯有自己知晓。
“昭王殿下并非薄情之人,而且……”顾宁熙犹豫再三,还是忍不住道,“母亲,我就非得要嫁人吗?”
非得指着夫婿的良心与怜惜,过一辈子吗?
谋逆案后,淮王入狱,陛下一病不起。
大理寺、刑部严查逆案相关人等,本应满城风雨的京都却出乎意料的安稳。
昭王殿下坐镇朝纲,文武臣工各司其职。最初的动荡只有半日,朝堂旋即回归正轨。
百官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安心绸缪落下的差事,更是卯足了劲预备投效从龙之功。
礼部中已传出消息,陛下将立昭王殿下为太子。
此事毫无意外,唯独让人还有些好奇心的,不过是陛下对淮王殿下的处置。
京都世家、文武百官心照不宣,想方设法打听着消息。丑时末,淮王府正堂中,陆忱擦拭着手中佩剑。
他的心腹将领已分成两路,一路在府中召齐兵马,一路去东宫点兵。他想将有富余的干粮分发给难民,却被母后制止。
他不解,嬷嬷告诉他,一旦分了粮食,只怕他们连人带车,就再也走不出这一带了。
那一日他独自想了很久,母后搂着他,语重心长告诉他:“恒儿,分几块饼当然容易。而你将来要做到的,是让天底下的百姓都能丰衣足食。”
这一句话他记了很久。
姚皇后动手打了长子,却心疼难以自抑。
祈安用五年的时间一统了中原,打出了旁人数十年都未必能有的战果,免去百姓几十年的战乱之苦,功在千秋。
这座江山,合该就是他的。
姚皇后为长子拭了泪:“你且再好生想想,哪怕是去蜀地,母后都会陪着你。”
无论如何,她一定要保全自己的孩子。
万事俱备,原本在并州杨庆叛乱时,他就已经做好了起事的准备。皇兄被囚,只等昭王出京平叛,京都便是他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