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还要接收送过来的装备物资,并把这些物资做登记入库或发放。
还有各种小事情,更是多到数不过来。
钢七旅刚刚就位的旅部,不得不像陀螺一样转了起来。
上到旅长王庆瑞和政委田保国,下到每一个参谋干事和部门科长,每个人都忙得后脚跟着不了地。
陈军和高城同样没得半分闲,尤其陈军更是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八瓣用。
因为陈军不仅要管合成旅的事,还要去时刻关注研发中心实验室那边,确保数字化指挥系统的开发进度。
抽空还要打电话给陈老爷子,让他去督促一下大江公司那边。
给他们加加压力。
小型无线无人车和小型无线无人机,陈军必须在半个月之内看到实验品,在一年之内看到可量产的成品。
相当于是和合成旅的进度,必须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同时顺便再打个电话给廖秋雪。
两人之间的关系现在已经突破,正处于如胶似漆的恋爱期,哪怕工作再怎么累,每天一个电话少不了。
有时间就多打会儿,没时间就打几分钟。
白天各种事情忙得脚不沾地,就连晚上陈军都还得加班。
合成旅的人员装备一旦到位,也就是文件中要求的一个月之后,部队肯定就要开始展开合同战术训练。
能够加入到合成旅的部队和个人,肯定都是各单位的佼佼者。
基础训练根本不需要。
陈军要想让合成旅能通过验收,那就必须为合成旅量身定造一套,旅级作战单位专用的配套合同战术体系。
这年头国内合成旅才刚开始,等于一切都得从零起步。
上级都不懂,根本没有体系。
陈军只能自己“创造”。
而一个合成旅涉及到这么多兵种,不仅每个兵种都要有相对应的合同战术,还要有各兵种之间协同作战的战术。
这就说明要想完成战术体系,可不是个简单的活。
难度不比开发指挥系统低。
更难受的是只能陈军来,就算想请帮手都找不到,不管是高城还是王庆瑞,就算想帮忙也有心无力。
因为他们都不懂合成旅规模下,合同战术体系该怎么打造。
所以陈军给了自己一个任务,就是在接下来的将近一个月时间里,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到合同战术体系上。
其他的事情不需要他也能做,唯独这件事情非他莫属。
确定了工作重心,陈军全身心投入。
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间。
大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距离战区要求的一个月期限只剩最后五天,部队基本上都已经完成报道。
只剩下少数特殊或意外情况的人,现在还在赶来的路上。
合成旅所需的各种武器装备和物资,现在也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八的进度,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校对检查阶段。
在这个度过第一阶段的门槛前,合成旅迎来了属于它的第一个新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