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但是在初期,人们架设电线就是采用木头做成的电线杆。
这种电线杆的好处是成本低,而且对生产技术要求不高,那时候水泥可是稀缺货色,而木头却是随处可见的资源。
它的缺点也同样很明显,那就是不如水泥电线杆坚固耐用,容易被风刮倒或折断,时间长了还容易腐朽或虫蛀,埋在土里的部分也更加不耐用。
但在这个年代,大家没得选择,尤其是大规模地架设电线杆,那可不是只用一两根就够了,所以就只能用它了。
直到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木头电线杆才逐步被水泥电线杆所取代。但是在一些十分偏远的地区,仍然能见到一部分木头电线杆。
至于怎么安装电线杆,如何铺设电线,那就不是陈松需要操心的问题了,他只负责生产出电线和电缆,然后以成本价卖给流河县的官方就算完成任务了。
安装的问题,自然有李成才去操心。他已经获得了市里和省里的支持了,难道还找不出相应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吗?所以应该问题不大。
难度肯定是有的,流河县地区周围都是山地,架设电线杆和铺设电线肯定比平原地区要难很多。
但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对于县里发起的“家家通电”工程,老百姓们也是举双手双脚欢迎的!
虽然电费比较贵,老百姓们未必用得起,但是这毕竟也是一种进步啊!
我可以不用,但我不能没有!我也知道电费贵,我平时可以用蜡烛或气死风灯,这就不用花电费了吧?
但万一我偶尔需要用一下电灯的时候,我就可以用。
但是如果没通电的话,我想用电灯的时候也没法用,这就少了一种选择。
家里有了电灯,就多了一种非常便捷的选择,而且不仅是电灯,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也会方便很多。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对电力的依赖度也会越来越高。
所以流河县的老百姓们听说官方要给他们通电了,那可谓是夹道相迎,众志成城!
有人主动给施工队帮忙,有人提供吃食或开水,有人提供凳子之类的东西以供施工队们休息。
人们的热情,以及对这一政策的拥护,都是毋庸置疑的!
人们常常说,什么样的生活算是小康生活呢?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现在,“楼上楼下”还不现实,但流河县的人们通过种植大棚蔬菜,已经开始逐渐盖起砖瓦房了。
至于什么时候能住上两三层的小楼,那是一个长期的梦想,还需要长期的奋斗。
电灯,只要在通电之后,也基本实现了。
电话,现在国家已经放开私家固定电话的安装权限了,只要努力挣钱,早晚也是能安上的!
这样一算起来,这不是已经离“小康生活”不远了吗?
于是流河县的老百姓们,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干劲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