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正好天气也转暖了,土地也化冻了,挖坑埋电线杆子也比较方便。
于是人们就热火朝天的大干起来,可谓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只是可惜施工人员太少了,也就是专业的电工太少了,即便李成才已经跟古安市的大佬们申请了援助,可惜人数还是太少,所以这施工速度也就快不起来。
陈松的电线厂的产能就足够用了,所以也无需着急加班加点地生产,更用不着扩大产能,只要按部就班地生产就好。
陈松就把这件事直接交给刘静和刘胜利负责了,如果县里的工程进度加快了,需要用到的电线多了,需要陈松这边的工厂扩大产能时,他让刘静看着办就好。
但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因为越往后面,就需要去越远的地方铺设线路,而那些地方的路况非常不好,有的甚至直接就是山地。
所以反而还不如一开始在县城周边铺设电线的时候速度快呢。
不管怎么说,至少这工程是已经开始了,就相当于艰苦的革命事业打响了第一枪,又相当于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
从目前的施工速度来看,两年之内想要完成流河县的“家家通电”工程,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这毕竟只是个试点而已嘛,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也不知道会花费多少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所以这才叫试点,就是用来给人们趟趟路、总结经验和教训的。
两年不行就三年,三年不行就四年,总而言之,流河县已经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就算是国内那些一线的大城市,谁敢说自己在未来两三年之内就能实现下辖的所有村庄都能通电啊?!谁也不敢打这个包票!
即便是以晓滥国的经济水平,也没能实现全国所有的偏远村庄都通电了啊!
而流河县作为一个小小的县城,以前的时候还是贫困县,现在却敢为人先,已经迈出了这一步!这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啊!
然而这还要得益于陈松最早提出了种植大棚蔬菜的建议,老百姓们跟着他种植大棚赚了钱,现在已经比省内的其他地区富裕多了。
县里的官方也就有了钱,所以才敢试着搞一搞这个“家家通电”工程,否则若是没有钱,一切都是白扯!
现在的流河县,因为老百姓们比原来富裕多了,消费能力也就提高了很多,所以就导致商业比省内的其他地区更加繁荣,有很多外地的商人来此经商。
毫不客气地说,再过上三四年,流河县说不定就具备申请成为县级市的资格了!
有些距离县城很近的村庄,已经铺设完了线路,率先使用上电力了。
每个人家晚上都会开一会电灯。
这时候还没有LED灯,大家都是用那种老式的钨丝灯泡。为了省点电,大家都不舍得用高瓦数的灯泡,一般就是用30瓦的,有的家里甚至用的是15瓦的。
正常来讲,一般客厅里面会用45—60瓦左右的灯泡,根据室内的面积而定。十几平方米的卧室里面一般是用15瓦的灯泡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