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传他文治之才,是想让他匡扶社稷,整顿朝纲。
此间必然受到无数刁难,数不尽的威逼。
但是,他若是退却了,江山社稷该如何?更何况,他的才学,本就是为了王朝。难道要就此隐退,再也不问世事了吗?
要是这样的话,师傅当初又何必教导他呢?
不能动用修士的力量,但是可以掌控朝堂的力量啊。
有民心,有君意,有己才,何愁天下不定?奸佞不止?
说到底,是徐明义完全没有想到这一层,只知道找师傅诉苦。
这般心性,莫说是做平天下大儒了,就是成为文圣的弟子,也没有资格。
“弟子,已经完全明白了。”
徐明义叩首,却再也没有了泪痕。
老人充满期待,却还是保持着面容上的冷峻,“你明白了什么?”
“事君以忠,弟子擅离职守,不忠也。皇权之剑已悬,弟子愚不可及,是不智也。猖狂贪墨者众,弟子不思铲除,是不明也。”
“你总结得很好,但愿做起事来,不会再让我失望。”
说吧,老人转身走入竹屋之内,“那个人,已经等你很久。”
中州王朝,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权臣。
科举舞弊,有无数参与阅卷的官员,一撸到底,亲族全部被牵连。
赈济灾民,有层出不穷的贪污腐败,一杀到底,丝毫情面不留。
徐明义,这个王朝开国后,第一任内阁首辅,也是文圣座下,最出色的弟子之一。
许多年后,当手握皇朝权柄的徐明义,也开始隐退之后,他才明白师傅的用意。
王朝想要持续下去,国君绝不会昏聩。
国君昏聩,就需要臣子去抚平。
这是为人臣子的,最重要的事情。
至于,需要自身做什么,付出什么代价,这不是臣子该考虑的事情。
总之,要么推翻国君的统治,要么,维系国君的英明神武的形象。
徐明义,选择了后者。
行将朽木的徐明义,终于等来了师傅的夸奖。
“师傅,弟子,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