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238章 我快把高昌给整灭国了我咋不知道呢(第2页)

第238章 我快把高昌给整灭国了我咋不知道呢(第2页)

泪水滴落其上。

这时,阿勒坦走来,低声禀报:“李夫人昨夜启程回乡,临行留下一封信。”

苏辙展开信笺,只见寥寥数语:

>“吾夫毕生所求,非功名,非富贵,唯愿天下再无冻馁之人。今见渠水润田,孩童读书,官畏民言,足矣。我不忍见新政再遭倾轧,故携元朗之弟归隐山林,耕读度日。若有朝一日,你们需要一个见证人,请唤我归来。”

苏辙读罢,仰天长叹。

两年光阴流转,河朔五州面貌焕然。五司体制运转顺畅,民政司推行“按亩计税、灾年减免”新政,司法司设立巡回法庭下乡审案,监察司每月发布“官员廉洁指数”,教育司建成一百零八所新式学堂,工程司完成十二条主干渠建设。

百姓口中不再称“王安抚使”,而唤“老渠爷”。每逢初一十五,文庙前总有老人带着孙儿前来祭拜,桌上摆的不是三牲酒礼,而是一碗清水、一本抄书。

又逢冬日,《统万盟约》到期续约。辽国使者萧德恒再次入境,见城防稳固、市井繁荣,不禁感慨:“昔日以为贵地偏远贫瘠,易以利诱。如今看来,民心如铁,制度如网,纵百万大军亦难破也。”

会谈期间,蕃汉商人联合提出“跨境公平交易十条”,要求设立跨国仲裁机构。萧德恒沉吟良久,终点头同意,并主动提议将盐池收益三成分给边境百姓作为生态补偿。

消息传开,民间报房争相刊载,《西北公报》头版写道:“强国不在甲兵之利,而在制度之信。王公虽逝,其道长存。”

这一夜,苏辙独坐书房,提笔写下一封密信,送往伊克昭草原:

>“火种已燃,风雨不熄。

>你们不必再隐藏身份。

>从今日起,公开办学,广收门徒。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们不是在读书,

>是在守护一场千年未有的变革。

>若将来有人问起王小仙是谁,

>请带他们去看渠里的水,

>去听学堂的书声,

>去读墙上公示的账本,

>然后说??

>那个让普通人敢抬头说话的人,

>叫王小仙。”

三年期满,朝廷派钦差大臣巡视河朔。此人正是当年贬谪的韩维。他一路走访村镇,查验账册,听取民意,最终在统万城召集五司官员与百姓代表召开大会。

会上,他当众宣布:“经核实,河朔政务清明,民生安定,财政盈余,军民和睦。五司体制卓有成效,建议推广诸路!”

台下掌声雷动。

散会后,韩维独自登上南山,来到王小仙墓前。他放下一坛酒,点燃三炷香,久久伫立。

风吹动无字碑前的幡旗,猎猎作响。

他轻声道:“你赢了。不是赢在权术,而是赢在人心。我曾以为你是狂徒,如今方知,你是先知。”

夕阳西下,整个统万城沐浴在金色余晖之中。北岭渠波光粼粼,宛如一条流动的黄金纽带,连接着田野、村庄与远方的地平线。

而在新建的文庙讲堂里,新一代教师正带领学生朗读新编教材:

“第一条: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

第二条:税收必须合理,使用必须透明。

第三条:每个人都有权利质疑不公,寻求正义。

第四条:教育是开启民智的钥匙,不容剥夺。

第五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贵贱。”

窗外,春风拂过大地,麦浪起伏,仿佛千万人在低声回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