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各方约好的,一起向辽东镇施压,逼他们和北虏进行决战。
李志鸿的死,一下子打乱了前面的部署。
刚死了一名总督,朝廷再拿下一名封疆大吏,地方大员就要人人自危了。
“侯爷,那帮人看来是急眼了。
关外走私贸易利益巨大,被拉下水的官员不在少数,各个派系的人都有。
按照派系划分的话,宣大总督李志鸿也是清流阵营中的一员,多半也涉案其中。
以他的身份,知道的讯息肯定不少。
为了自己能够活命,拿手中掌握的讯息,要挟利益团体中其他人出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倘若价钱没谈好,或者是隱藏在后面的人,想要消除这个隱患,对他下手也不是没有可能。
恰好辽东镇出现问题,大量的清流官员,被牵扯了进去。
这些人索性杀李志鸿灭口,试图將真相掩盖下来,顺便还能把辽东督师钟景明捞出来。
不过他们忘了陛下的脾气,越是有人和他对著干,他就越喜欢去干。
钟景明躲过了这一次问责,也顶不住下一次追责。
等到北虏撤离之日,就是他的末日。”
李牧想了想说道。
坦率的说,辽东督师钟景明也是有功劳的,只不过他闯的祸更大。
在任期间,稳定住了地方局势,打造出了一支辽东精锐。
可惜他忘记了权力需要制衡,想当然的排除异己,导致辽东镇一家独大。
在辽东镇身上,李牧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同样是一家独大,只不过他缔造的两广系,参与者是勛贵集团。
本身在朝中就有不小的影响力,遇到了事情,可以直接和皇帝本人进行沟通。
不像辽东將门,他们和皇权之间的联繫,还隔著一群文官。
缺乏沟通,必然產生猜忌。
以至於在永寧帝眼中,两广系是他继位之后,打造起来的嫡系武装。
就算对军中將领不熟,对这些人的家族,也非常的熟悉。
不说有多少感情,这些勛贵的当家人,最少能在皇帝面前混个熟脸。
相比从未接触过的陌生人,从小接触的熟人,还是更容易令人相信。
而迅速崛起的辽东镇,在他眼中就变成了不听使唤,隨时可能脱离掌控的藩镇。
不光皇帝在猜忌辽东镇,辽东的一眾將领,同样对皇帝缺乏信心。
为了利益,他们身上的问题太多。
隨便抓出一条,都是抄家灭门的重罪,这就註定了他们要谋求自保。
理解归理解,李牧却没有半分同情。
辽东一眾將门的作风,著实让他看不上眼。
就算谋求自保,好歹也要履行一下自己的职责。
放任北虏入寇,坐视同僚和敌军廝杀,这些表现换谁在皇位上,能不猜忌他们啊!
倘若换了一名政治手腕厉害的君主,要不了两三年时间,就能把他们拆散干掉。
相比向朝廷爭取权益,他们更需要做的是,想办法保住钟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