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摇了摇头说道。
这些可不是他在乱猜,而是前世真实发生过的。
靠捐官入仕,做到六部尚书、军机大臣的都不在少数。
到了王朝末年,废除科举制度后,捐官更是成了入仕主流。
局势持续恶化,朝廷需要钱粮维系统治,少不了要饮鴆止渴。
发展到后期,挤占科举入仕的资源,几乎是必然。
“嗯!”
“这些问题,確实有可能发生,不过概率並不高。
陛下的性子,你是知道的,他不会信任这些捐官入仕之人。
百官都是一路靠上来的,他们不会允许打破朝廷的人才选拔机制。
多上一些捐官,也成不了气候。
算了,这些麻烦,都是文官们该犯愁的事。
朝廷现在卖官,实缺仅限於文职,武职都是虚职,同我们关係不大。”
李原笑著说道。
朝廷这么卖官,一方面是文职比武职好卖,另一方面则是不敢。
实缺文官隨便怎么折腾,顶多一地民不聊生,影响不到大虞的根基。
武將则不一样,实缺那是能带兵的。
万一生出不该有的心思,隨时可能引发动乱。
尤其是在出现大乱苗头的时候,朝廷对兵权的重视,更是远超以往任何时期。
“叔父,既然尘埃落定,那么小侄就先回两广准备了。”
李牧平静的说道。
为了获得勛贵集团的支持,后续的平叛军功,都已经交易了出去。
在这种背景下,他这个常胜將军,一直留在前线明显不合適。
不然就算別人打了胜仗,外界也会怀疑是他指挥的。
先入为主的观念,很难改变。
最佳选择是坐镇后方,把前线指挥权让出来。
局势发展到现在,官军已经占据了上风。
后续只需稳扎稳打,逐步压缩叛军的活动空间,就可以把敌军歼灭。
换其他人来指挥,无非是平叛时间周期更长,付出的损失会更大一些。
“你確实该回去了,结婚好几年都没有一个孩子,这像什么话。
当务之急是儘快生出继承人,把你汉水侯府的基业传承下去。
……”
听到自家叔父催生,李牧是一脸的委屈。
最近这几年,他不是在指挥作战,就是在指挥作战的路上。
夫妻长时间分居两地,能够生出孩子,那才有问题。
“叔父放心,此事我会抓紧的。”
嘴上答应的爽快,心里李牧却是完全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