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记糕!粉磨细!药料足!炙烤香!春记哪有咱这地道!”
薛连翘噗嗤一笑,跟唱道,“春记哪有咱这地道!”
青记招子下,十来个顾客也跟着唱起来,
“还是青记好!”
这几人,竟把“青记粉细”编成了顺口溜,还唱的又高又急。
你一言我一语地较劲,像孩子斗嘴般闹腾,实在是稀奇的很,意趣颇浓。
青黛本在弄糕饼匣子,细听两句,嘴角便不自主地一勾,笑容渐渐漫溢开来。
银簪子,也在初升的朝晖下冷艳晴亮。
抬眼瞧,街坊邻居都跟着哄笑。
远近的摊主,还有和声唱的。
就连担货郎也放下货担,驻足拍着大腿,笑着叹,“青记,有意思!”
一着群青色交襟褙子的小郎君,瞧着尚不及弱冠,急挥玉腕将扇骤开,吟唱道,
“青记糕!冒白气!一口鲜!真地道!”
昨日吵着要做试吃官的小郎君跳着,挣脱阿娘的手。
学着学究仰脖、背手的动作,转而眯着眼捋胡子的模样,认真地说道,“让我来!”
众人瞧这孩子活灵活现的,忍俊不禁,便催促道,“说!”
只见那孩子摇头晃脑地说道,
“青记糕,用料真。
碾粉细,药效纯。
炭火烤,香透尘。
朝露润,味尤新。
客来尝,颊生津。
买一块,乐欣欣。”
“好!”众人赞叹。
她母亲赶忙将孩子揽在怀中,眸中泪光点点,
“哥儿什么时候会做诗了?”
小郎君再次挣脱母亲怀抱,冲到青记招子下,指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糕饼,跳着脚道,
“阿娘,我昨日吃了青娘子的糕饼,竟能将兄长的《三字经》记下来。还会自己学做三字言。”
那位小娘子听了儿子的话,扑通一声跌倒在地,帕子遮住双目,泣诉道,
“苍天开恩!青记糕,真奇了!
这娃娃脑子不好,不懂事又闹人,已有许多年了。
休提诗词韵律,就是认字、识物也难。
《千字文》读下来磕磕绊绊,过不了一个时辰,就忘记了。
怎想到,竟有发蒙之日,自作童蒙训!”
说道此处,那娘子颤抖着,拉着儿子小手,来青黛面前叩拜。
青黛起初也疑,转念一想,时也运也。
孩子年纪小,接触的毒物少,自然排毒比成年人快。
乳母日日活泉滋养着,毒素尚未排除,想来也是年纪大、毒邪内蕴、排泄失常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