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管,您猜怎么着,好个姚家才子,不负所望,愣是把个解元的名头给捧回来了!
有诗为证:
秋阳晒得桂子香,姚家儿郎笔胜枪。
三场墨战锋芒露,一举夺魁压众芳。”
说书先生尾音猛然高亢,博得一阵叫好。
原来,春娘子的祖上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豪啊。
青黛早知,天佑是个文人聚集的时代,不仅三苏旷世奇才,想当年入得了殿试门槛的,哪个不是卧龙凤雏?
思忖着,祖上这等清风雅洁,后人总不至于差到哪去,得敬着些春娘子。
青黛顿觉,含光守拙的策略赌对了。
说书先生:“转过年开春,要去京城会考。
姚家老娘寻思着路途远,怕儿子吃不惯外头的饭食。
便寻出精心备下的老坛桂花蜜。
那蜜封存了三年,揭开坛盖能香透半个村落!
拌着新碾的米粉,亲手揉成糕饼,蒸出浓雾,层层叠叠裹着蜜香。揉碎的,可不是桂花香,是一片慈母意。
姚敏中除了书卷,行囊里最沉甸甸的,就是这糕饼。
两袖清风上了路,一朝走到天子前。
殿试那日,桂花糕的甜津津直冲天灵盖,姚家儿郎笔锋都带了三分甜意,好家伙!
又是一举夺魁,成了金殿传胪的状元郎!
这,便是如今街头巷尾卖的桂花糕的由头喽!”
历来,糕饼都是包含着爱心凝结的心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说书先生的泠泠妙音,竟然打通了青黛的任督二脉。
她忽觉,全身全心通透至极。
当时是,她胸口似有鼓锣铮铮,敲打出爱的调门。
青记细甜,从制粉起,青黛便亲力亲为,精益求精。
她并非要博得功名利禄。
之所以在汴河畔这一方咸香时空,小小招子下,屈居人下,是因心中所愿。
一个小小摊位,能让青黛赴汤蹈火,是兴趣使然。
萦绕一缕蒸蒸日上的熏风,是从精心磨制的素粉中氤氲而出。
我心所安,正是向天无声的祈愿。
无独有偶。
姚家人能创立春记品牌,自然也是饱含了对精馔的纯白夙愿,无瑕无疵专注饮食的纯心。
在说书先生抑扬顿挫的音调中,青黛取出一花青色漆盒,轻勾食指,示意连翘附耳来听,“妹妹,一会儿若春娘子……我打算……还望妹妹你……”
说书先生:“您以为这就完了?还有更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