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嚣张的八旗兵们也收敛起来,躲在家中瑟瑟发抖。市面萧条,但人心却前所未有地凝聚在“永熙”这面旗帜下。城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等那最后的爆发。
五月二十六日,决定性的时刻来临。
魏渊并未立刻强攻,只是陈兵城下,强大的军威如同实质般压迫着城内的守军和人心。
城内的明朝遗民力量在“永熙”旗号的感召下,暗中联系了部分尚有良知的降将和守城军官。
当看到城外军容鼎盛、士气如虹的明军,再想想魏渊在通州展现出的雷霆手段和“降者免死”的承诺,以及城内汹涌的民意,留守的极少数清军将领彻底丧失了抵抗意志。
午时,德胜门在无数双期盼的眼睛注视下,缓缓地、沉重地打开了!
没有激烈的战斗,没有玉石俱焚的抵抗。
城门洞开的那一刻,阳光洒入城内,仿佛驱散了笼罩已久的阴霾。
守城的士兵丢下武器,跪伏在道路两旁。自发聚集起来的百姓涌上街头,许多人忍不住失声痛哭,高喊着:
“王师进城了!”
“大明万岁!”
“永熙皇帝万岁!”
场面悲壮而感人。这是人心向背的胜利,是“永熙”正统招牌下凝聚力的体现。
当魏渊亲率精锐甲士,护卫着永熙帝朱慈烺的车驾进入北京城,穿过熟悉的街道,最终抵达承天门时,朱慈烺掀开车帘,望着眼前巍峨的宫墙,百感交集。
两个月前,他逃离这座已经陷落的都城,那是何等的绝望与凄凉。
如今,他以帝王之尊,在万民欢呼和铁血雄师的簇拥下归来,身份已是天壤之别。
他看到了残破的宫阙,也看到了劫后余生、饱含热泪望着他的百姓。
少年的脸上有着超越年龄的凝重,他紧紧握着拳,指甲几乎嵌进肉里,心中默念:
“父皇…儿臣回来了…这江山,儿臣定要守住!”
按照极其特殊的恩典和彰显不世之功的荣耀,魏渊被特许骑马直至紫禁城核心区域!
,!
在无数军民敬畏的目光中,他身着玄甲,外罩象征统帅身份的大红织金蟒袍,腰悬御赐宝剑,骑着一匹神骏的乌骓马,缓缓穿过午门,踏上了太和门广场的御道!
马蹄踏在金砖上,发出清脆而威严的响声。
阳光照射在他冰冷的玄甲上,反射出肃杀的光芒,大红蟒袍在风中翻飞,如同燃烧的火焰。这一刻,他不是臣子,而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再造乾坤的盖世英雄!
他的身影与巍峨的宫殿融为一体,象征着这个新生王朝最坚实的武力柱石。所有在场官员、将士、宦官,无不屏息凝神,被这无上的威仪所震慑。
五月二十八日,紫禁城,奉天殿。
这是经过宫人日夜紧急清扫布置后的庄严时刻。
天未亮,庄严肃穆的钟鼓声便响彻九重宫阙,宣告着新帝登基。
丹陛之下,卤簿仪仗陈列整齐,旌旗猎猎。
幸存的、新归附的以及紧急从南方赶来的文武百官,身着根据新朝礼仪赶制的朝服,按品级肃立于御道两侧。空气中弥漫着檀香和硝烟尚未散尽的混合气息,提醒着所有人这权力更迭背后的血与火。
吉时到,礼乐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