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对于列入文化禁入令的文人,其它人继续传播鼓吹其人的言论或者行为的,经举报验证后,同样被文化禁入令所禁止,传播的人一样完蛋。
6、对于被列入文化禁入令的文人,会公告全社会,任何西华的机构、学校、企业以及其它部门,均不得雇佣名单上的文人,从事任何有关文化方面的工作。
这样的一个禁令,对于全国“文化人”的冲击力,自然是核弹级别的。例如胡适马上开始“大声疾呼”:“这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这是文化上的浩劫!”
很多其它的知识分子当然也反对,尤其是那些从西方留学回来的文史哲“教授”们,今后鼓吹西方思想,就有可能被文化禁入,这是砸了他们吃饭的饭碗,当然要激烈反对了。不鼓吹西方思想和理论胜过中国的传统,如何凸显他们的“学术精英”身份地位呢?
不过李思华对于这些喧嚣,根本不屑一顾,她本来的意图,就是以大时代新中国批判的武器,来洗涤过去百年国家和民族的积垢。对于周恩来和有些同志担心影响“统一战线”,她同样嗤之以鼻,批评他们说,就算坚持统一战线,那最基本的也必须是具备民族大义的人士,至于这些汉奸倾向的“牛鬼蛇神”,我们有病才会去执行这样的统一战线。
所以西华公开回应社会的舆论,毫不犹豫地宣布:
西华要建设新中国新的文化界,它必须是一个坚持中国文化、中国理论、中国思想、民族大义的新文化界,西华必然清洗过去百年文化界的积垢,而文史哲等文化领域,本来就是重灾区。对于那些“以洋为尊”、“言必称希腊”的慕洋犬,尤其是在国难当头的今天,发表汉奸言论、投降主义的坏分子,西华将毫不犹豫地坚决镇压。
西华敬告全国文化界的人士,时代已经变了,这是一个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大时代。西华代表全国人民,需要的是具有华夏贵胄精神、大国国民气概以及民族自信气节的新文化工作者,而不是那些在洋人面前卑躬屈漆,甚至思想上都成为洋奴的反动旧文人。在大时代面前何去何从,诸君自我抉择!
西华的回应,更是轰动全国。强硬不妥协的态度,使得那些一直具有优越感的文人,感到极不适应。西华的态度就是,你必须适应西华的要求,否则就退出文化界,没有任何例外。
一些有心人,咀嚼着西华“华夏贵胄、大国国民和民族自信”这3个对新文化人的定义,若有所思。而更多的教授们,尤其是一些有资历的“老教授”,则是如丧考妣,一些人,又开始思考着打点行装,跑到国统区去;而另一些“有办法”的人,则考虑去国外,国内的战争,本来就让他们厌烦,这是对自己生活品质的巨大影响。
李思华一直觉得前世的遗憾之一,就是由于前三十年在经济生活上的落后,使得后来国家转向之后,很多人丧失了文化自信,而欧美和日本,则趁机大量培养文化汉奸,以至于后来明明国家已经发展到了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就算个人收入的GDP,也上升到了高收入国家的门槛,生活好了,经济强了,可是文化汉奸反而层出不穷,甚至有变本加厉之态。一步之失,后来步步被动。
所以在这一世,她希望尽早建立起一套新中华文明和文化的自我体系,要尽量将西方和日本这样的文化侵略排除出去,保证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干净和正确发展趋势。北平和国统区文化界的反应,反而让她在这方面的意志更加坚定。她默默地想着,等到新中国建立稳固,她必然发动新时代的“文化大革命”,以文史哲领域为重心,重塑新中国的文化思想格局。
外界的纷纷攘攘,并没有对西华的文化禁入令有任何的影响。很快,包括胡适、胡兰成、汤尔和、张资平、周作人、郑孝胥、柳雨生、唐仰杜、陈群、梁鸿志、褚民谊等人在内的,第一批文化禁入令的公布,再次轰动了全国。
其中尤其争论最大的,是周作人和张资平。这两人名气极大,且此时还看不到什么“汉奸言行”,怎么就被西华盯上了?其实是李思华深知这两人,在前世的铁杆汉奸行为。在这个时空,怎么可能反而因为西华提前占领了北平,他们来不及背叛,而让这两人继续高居所谓“文化盟主”的地位?当然要打下去了。
否则,难道要等到两人未来再以自身的影响力,带歪新中国的文化界?李思华自己可不是循规蹈矩的人。
无论如何,西华的铁腕,让民国的文人们既感觉到极不适应,又感觉到非常畏惧。各地的汉奸言论,居然减少了大半。他们也怕西华的“秋后算账”呀。不过此时,北平文人的“外逃”开始成风,不过西华也不在乎。秋后的蚂蚱,还能蹦跶多久呢?
“文化禁入令”这样沸沸扬扬的一场事件,将民国媒体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但就在这个期间,西华军4野对于日军的作战准备,已经完成,大战即将开始!
7月29日,战役首先在廊坊方向的安定和高村一线爆发。
西华集中了目前全部的700架赤龙和红龙轰炸机,以近千架战斗机护航,连续对日军前线进行狂轰乱炸,打乱了日军的前线布置。
在此时河北的天空之行,随时可以见到战机的格斗、爆炸和坠落。日军集中了第1和第2航空军的1500架左右的战斗机,数量还在西华之上,与西华展开了激烈的空中角逐,不过日军的轰炸机,刚刚参战就被击落了几十架,西华军的高射炮火力,形成了这些落后的轰炸机根本无法适应的高强度战场,因此一战之后,日军的轰炸机就基本退出了战场,完全不适应。
西华军在战机护航下,连续进行了3天的高强度轰炸,平均每架轰炸机,都至少出动了25架次,总计超过15000架次的轰炸,导致部分轰炸机的提前损毁或必须立即修理。不过战果也是显著的,日军前线的第2、5、6、9、14这5个一等师团的损失,都非常惨重。
3天的连续轰炸,是超过了7500吨弹药的倾泻,是超过100万枚炸弹、在几十平方公里的重点打击。在这样的平原上,无论日军修筑怎样的工事,进行怎样的隐蔽,都无法规避大量的损失。其实头脑比较清醒的日军将领,例如第2师团的岗村,以及第5师团的板垣,都几乎已经清晰地判断出日军的前景不妙,但是已经入局,他们现在根本不敢有任何退缩的表示,担心军心士气的崩溃,如果此时撤退,日军必然大溃。
4野的林彪和罗丙辉他们也很遗憾,空军目前还只能实施这样的轰炸强度,这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如果能坚持7天,恐怕日军将直接崩溃。
不过现在也是足够了。
8月1日,大约3500门的重炮炮口扬起,“开火!”
重炮齐射,天空黯然失色,无尽的火焰掠过天空,日军的阵地上到处是烟尘的飞扬,日军炮火的反击是乏力的,多数的重炮都在过去3天的轰炸中损失了,少数的反击很容易就被西华的炮火压了下去,甚至被摧毁。
岗村的神色极为严肃,他知道,再经过这样的炮击,恐怕他的第2师团剩余的兵力,很难超过半数了,日军犯了大错,不应该将这样的主力师团,放在第一线的,应该将他们靠后隐蔽,等到西华军进攻的时候,主力师团再出击,纠缠住西华的部队,西华的火力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而日军主力则可以发挥其精锐单兵的优势。但是现在,一切都来不及更改了,想到这,他心如刀绞。
这是日军的一个“常规错误”,这些日军的主力师团,一贯以“勇武”自诩,从来冲锋都是第一线,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就毫不足奇。
按照日军此前战争的经验,这样的重炮打击,时间很难超过10分钟,可是今天西华军的炮击,仿佛没有尽头,10分钟过去了,又是20分钟,30分钟,大量的日军士兵都要疯了,看着周围的同伴,一个个毫无价值地死去,没有能杀掉一个敌人,这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终于炮击停止了,4野的3500门重炮,大约每门重炮打出了100发炮弹,炮膛都红了。35万发炮弹的轰击,使得日军大量损失,阵线摇摇欲坠!
刚等到炮击停止,日军的各个师团长,立即跳起来命令,全军进入战壕,准备反击西华步兵的进攻!他们可不相信西华刚才的连续炮击下,能够马上恢复大规模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