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日军此时的悲哀,本来日军是一只长于进攻而拙于防守的进攻型军队,但由于此时与西华的火力和兵力差距,被迫从进攻转为了防守,尝试他们并不擅长的防御战。
虽然日军依托了军事城池进行防御,但这正中徐向前的下怀,日军集中在一起,有利于打成歼灭战,相对于一野和四野,就只有此时的三野还没有“大功”,徐向前嘴上不说,内心却是有所渴望的。
8月14日,石家庄攻防战爆发。
相对于四野和一野,徐向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于铁路,而劣势也在于铁路,日军将后路防护得很好,其物资补给也可以通过铁路运输。
但既然日军已经将这座城池变成了一个大的军事城池,那么巷战估计无可避免,三野自然要承受大的牺牲。这也没有办法,哪能都打顺风战呢?
山西的军工基地,通过正太线,为三野尽量加强了火力,此时三野的重炮,也被加强到了近5000门。
在重炮的不断轰击下,日军不得不进行一场地下城墙的修补战,随炸随修。而三野的各个部队,则展开了“笨工程”,他们开始掘进战壕,利用炮火的优势,不断掘进超过2米深的壕沟,这些壕沟如同是以石家庄为中心的放射线,逐渐接近地下城墙。
很快,双方就爆发了在西华掘进壕沟面前的不断冲锋、反击、反冲锋与突袭。日军拼命地骚扰,减慢西华军掘进的速度。
很快,这些向心的壕沟之间,又出现了无数的横向壕沟,将所有的向心壕沟都联系在了一起,这使得日军如果利用优势兵力进攻某一个方向的壕沟,其它的西华兵力就可以方便地聚拢过来,形成有效对抗。
在这样的攻势下,三野就犹如构筑了一张越来越密、越来越近的大网,将大部分日军从三面围在了这张网中。而日军在外围的碉堡和炮楼,不断被摧毁,逐渐消失。在这样的攻击下,这些炮楼碉堡,就变成了一个个的孤立的火力点,被西华的重炮逐一点名炸毁。
在这个“次要”战场,双方能得到的空中支援都是有限的——双方的空军战机规模此时都严重不足,满足主要战场都很困难,而且此时战机的航程一般不过是700~800公里,如果往返再加上空中滞空战斗的时间,到石家庄附近进行支援的难度本来就很大。
香月清司和徐向前都知道,这几天的攻防,不过是开胃前菜,真正的大战,即将展开!
第171章淞沪抗战与河北决战
1937年8月13日。
新上任的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踌躇满志,自从因为他支持皇道派而遭到统制派压制,被迫退役后,此时他终于东山再起,他坐在办公室的大位上,从窗户向外看,仿佛看到了蒋介石政府的首都南京。
松井记起了上次蒋介石等人给他的屈辱,不由冷笑。好言不听,就让我这个哥哥代表大日本帝国,好好教训你们这些弟弟。南京,我要来了!
松井本来是日军上海派遣军的司令官,不过现在换成了规模更大的华中派遣军的司令官,单单从“上海”两个字换成了“华中”,就可以窥见日本上层建筑及日本军部对于侵华的战略变化——在与西华连场大战之后,他们对于蒋介石政府这面,已经将原来准备有所限制的,限于上海附近的战役规模,改变成为了彻底消灭蒋介石凯政府,完全占据他们所谓的“华中”,即中国南方的精华区域。
松井在上个月已经率领荻洲立兵第13师团以及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抵达上海,这两个师团当然就是华中派遣军的主力。
他本来计划先占领虹桥机场,开辟日军的空中战机通道,不过蒋介石这回机灵得很,让他的军队用炸弹比较彻底地炸毁了虹桥机场,这使得松井在这个月不得不全力以赴地修复机场。
最近日本因为增兵上海,受到的外交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西方列强,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出面严厉警告。日本军部也严厉警告松井,不得冒犯各国租界,这使得蒋介石的特务组织,能够借助租界的掩护,不断进行反日活动,这让松井很不爽。
不过他也不敢违背大本营的命令,本来在他看来,他用手上的2个主力师团,已经足以击败在上海外防御的蒋介石国民党军队。不过大本营因为极为恼火华北方面军的先斩后奏,害怕南方也是一样,所以严厉警告了松井。松井作为一名刚刚起复的高级军官,自然担心如果自己不服从命令的话,再被解职,此生就再没有机会了。
所以他虽然不耐烦,但最近还是按捺住自己的性子,先充分地做好了对国民党军队的侦查工作,反正国民党就是个筛子,日军多年的经营之下,他们很难瞒得过日军情报机构的眼睛。
不过当详细的情报汇报给他后,还是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蒋介石这一次投入的兵力规模极其巨大,可谓精华尽出,人数高达60万人,而且至少一半的部队,是国民政府军队的精锐部队。
国民政府在上海外围,包括浙江和江苏境内,建立了一套对日作战的“第一战区”组织,蒋介石亲自兼任司令长官,副司令长官为顾祝通;右翼军的总司令是张发奎,下辖第八集团军(张发奎兼任)、第十集团军(司令刘建绪);中路军总司令朱少良,下辖第九集团军(司令张制中)、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廖雷);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下辖第十九集团军(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罗左营)。
所以国民党用于淞沪战场的兵力,是三路共6个集团军,前中后三道阵线,总计部署了48个师,以及15个独立旅、9个暂编旅、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宪兵团,甚至还有撤出上海的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以及炮兵7个团。
松井阅读着蒋介石军队的情报,在“炮兵7个团”字样上看了许久,脸上露出了微笑,心想这就是蒋介石老弟你的软肋了,总共60万大军,却仅有7个炮兵团,火力的匮乏,可见一斑。日军要击败国军,当然就是要用压倒性的火力,击破国军相对稀疏的火力防御,从而达成突破。
松井已经知道北方的战局不利,而不利的原因,就是日军发现西华在火力上远远超过了日军,他心想在南方,这个情况就倒过来了,西华在北方,用火力欺负日军;而到了南方,我也同样可以用火力欺负国军。
前几天,第101、107和108三个二等师团已经抵达上海,所以松井石根手上已经有了5个师团,加上一些其它部队,总计接近15万人的军队,在松井看来,这已经足够击败国军这60万人马。何况,华中派遣军剩余的4个师团,即第26、27、28、29师团,也将在10天内可以登陆,届时,他的兵力会高达25万人左右。
松井并不太重视最后抵达的那4个新兵师团,在他看来那主要是给前面的主力5个师团补充兵员的。所以他的主力已经齐备。
当然,这次战役,海军也要分一杯羹,想到这里,松井有点不悦,海军这些马鹿,觉得能抢功的时候,跑得飞快。不过看在航空支持的情况下,他也只有忍了。现在日军陆航,实在是抽不出多余的战机支持淞沪会战,能够给他木更津航空队的90架战机,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其实他心知肚明,这是陆航不愿得罪他而已,否则完全可以一架飞机都不派。
所以这次的空中力量,主要就要依靠海军,而海军派出了320架战机,主要是第一航空战队(龙骧号航空母舰、凤翔号航空母舰)、第二航空战队(加贺号航空母舰)、第十二战队(神威号水上母舰)等机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