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11章(第3页)

第111章(第3页)

再说这是什么狗屁“文明”?美国屠杀了几千万印第安人,英法殖民主义屠杀了全球上亿的原住民,他们还不是自诩“文明”?实力才是文明!你们的文明忍让,在西方人的眼里,只会被耻笑为懦弱!

这不是什么狗咬了人一口,人也要去咬狗一口的笑话,这是无数国民的生命!人被狗咬了,难道不应该是提着打狗棍,把疯狗打死吗?

李思华暴怒得像一头母狮子,与会的人员都沉默了。毛泽东最后赞同了李思华的意见,他其实觉得李思华有点“孩子气”,还有些不成熟。但是李思华如此坚持,也是她的真性情,不能因为一些无耻日寇的性命,导致高层之间的矛盾。

与会的其它同志基本也如是想,但是都投了赞同票,甚至没有人敢投弃权票。没看到李思华如此暴怒吗?这个时候为了这种事情反对,还不得被李思华记住一辈子?

西华此时手中,有大约7~8万日军俘虏,单是前期于天云在淮南,就抓了4万多的日军俘虏。

1月11日,西华的公告轰动了世界,让全世界都被中日战争的残酷所震惊。

西华公告说,由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杀戮了被俘虏的3万国军战士以及1万多无辜的南京民众,西华决定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在南京对面的江北,毙杀5万被俘的日军官兵!焚之以灰铸京观,以祭死难军民!

西华并且宣布,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朝香宫鸠彦王、松井石根、中岛今朝吾、沼田德重等人,还包括在南京进行“砍杀百人大赛”的战犯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及曾用“助广”军刀残杀300多名中国百姓的田中军吉,西华宣誓,必将血腥复仇,将以上人等的本人及家族,斩尽杀绝!

日军如果继续屠杀中国军民,西华军他日必将血腥复仇,血屠东京以为回报!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个公告一经发布,就像是一阵狂风,吹翻了全球舆论。

西方这才发现,这个中日战争,居然发展到了如此残酷的程度吗?他们此时并不知道,接下来在欧洲发生的一切,残酷的程度并不下于中日战争。

西方各国的政府,自然呼吁战争双方都要冷静,不能破坏国际公约云云。李思华嗤之以鼻。

中国之内,民众自然是奔走相告,日本鬼子也有今天!当然也有少数文人苍蝇,在那里喃喃冤冤相报何时了,胡适之类跑到美国去的败类,还大呼这不文明,这是反人类。而李思华的说法,就是有冤就要今世报,去他娘的以德报怨,我只要以血还血!有仇今世不能报,岂不是要憋屈而死!

李思华还让西华官方的所有报纸,1月11日是公告,而1月12日的首版,则只有8个大字:“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日本国内,则是如丧考妣,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西华会是这样激烈的反应,日本的面子里子,都丢光了。而骄狂自大的日本民众,则第一次痛苦地认知到,原来别人的复仇,会是如此残酷血腥的。很多人开始畏惧起这场战争来,担心日本的未来。

至于被点名的罪魁祸首们,则在表面的张狂下,是掩饰不住的内心恐慌。他们知道,如果日军失败,他们及其家族的命运,将是绝对的凄惨。唯一限制安慰他们的,就是西华还没有强大的海军,日本应该能保住本土,他们的家族应该不会有事。但这就能避免担心吗?色厉内荏是对他们现在最好的形容。

尤其是朝香宫鸠彦王和松井石根这两个,其实变得极为恐惧,朝香宫鸠彦王这种妄自尊大的日本皇族,此时发现他的身份,并不能避免未来西华可能的复仇,都被吓得病倒了。

1月18日,在南京大屠杀的1个整月后,西华军将5万日军俘虏,用凝固汽油弹,焚杀于长江北岸南京对面的浦口地区,在场的部分记者,不乏有被吓得失禁的。事后,西华用现场搜集的血火焦土,筑成了一座塔,上面仅有3个能在数里外就看到的大字:“镇倭塔”!

西华的疯狂、西华的决心、西华的残酷,震慑了所有的日军官兵。事后日本军部密令,严禁在华再发生任何杀俘及屠杀民众事件,并且将朝香宫鸠彦王和松井石根等罪魁祸首召回,他们担心的是,未来西华要是俘虏了这些人,又不知道会发生何等的轰动全球、又必然严重损害日本脸面的事件。

第179章专访李力胜?

南京事件的余波,仍然荡漾。日本各地那些疯狂支持侵略的右派,举着“膺惩暴支”等标牌,到处集会游行,试图鼓动起国内的侵华反华情绪,可是这一次反而影响小了,就连一向不断夸赞皇军丰功伟绩的日本媒体都懒得报道,或者就是一个小豆腐块。而日本上层,除了外交部常规的否认南京大屠杀和谴责西华杀俘以外,这一次也很少有人出来“义愤填膺”了。

这些人都明白,西华对于日本,那就是不死不休,没有什么其它好说的,打不败西华,这些日本“正义”的动作行为,就是别人眼中猴子的把戏,毫无意义。

1月20日,新华社的社长向重华,在镜子面前仔细地整理着自己的仪容,把边上的新华社王牌记者张秋歌给看得笑了,从来没有看到过社长会如此重视自己的仪容。向社长本色本还是个将军,平时可没有那么多讲究。

向重华看到了张秋歌的笑容,说道:“小丫头笑什么笑?今天的采访很重要,那可是李力胜同志!你可要表现得好点,别给我们新华社丢脸!要不是担心你,我这个社长至于亲自陪同你吗?”

张秋歌收敛了笑容,她其实心里也有点紧张,以及兴奋。作为新华社著名的记者,她采访过很多西华政治局的高层领导,甚至还采访过2次毛泽东。不过能够采访李力胜这个大领导,这还是破天荒的,这位大领导极为神秘,以前从不出现在公众面前,更不可能接受采访。

但是谁都知道,李力胜的影响力,在西华无所不在,他是西华内政的负责人,影响西华和全国走向的许多政策方针,都出于他的领导。所以如果把在西华的记者们,排列一个最想采访的名单,那李力胜无疑会被排在第1位。

所以自己能得到这个机会,她别提多高兴了,自己可是世界上第一个能采访李力胜的人呢,而且还是专访。

尤其是向社长告诉了她一个天大的机密——李力胜居然是位30多岁的女性!当场就把她震懵了。不过向社长告诉她的原因,是不想她见到领导的时候失态,也严肃地警告了她由于种种原因,李力胜同志的个人信息,仍然是我党的高度机密,绝对不能外泄,更不许在媒体上出现任何的信息。张秋歌自己是党员,她当然知道党的纪律。

不过她可是好奇极了,作为党员,她大致也知道西华筚路蓝缕的建设过程,知道是在李力胜同志的领导下,西华才短期崛起,也因此拯救了中央苏区红军,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所以在她原来的想象中,这个李力胜肯定是一个像毛泽东那样睿智深沉、雄才伟略的中年男人,万万没想到,李力胜居然是一位女性,还是一位才30岁出头的还算很年轻的女性!简直太传奇了!她的背后,得有多少神奇的故事呀?她简直是一个新闻的宝库,可惜现在都不能让大众知道,今天的专访也完全不能涉及到她个人。

李思华走进了接待室,已经在等待的向重华和张秋歌赶忙站起来,向重华还行了个军礼,张秋歌赶忙也跟着行了一个。李思华还了礼,笑笑让他们坐下。

趁着社长与李思华说话的空闲,张秋歌注视着李思华,确实如社长所说,这是一位还非常年轻的清秀女性,她的面庞对女人来说不是那种很漂亮的样子,但是脸上的神采,让张秋歌一下子就想起了“顾盼神飞、神采飞扬”这样的形容词,尤其是那一对眼睛,锐利得光芒四射,巍峨的气场非常明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