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17章(第1页)

第117章(第1页)

第二个是北平一直到天津的未来“平津市”,其发展原则和需求,与上海类似。

第三个是香港接宝安(即后世深圳)一直到东莞的未来“东港市”,其发展原则和需求,同样是一致的。

三个超级城市,就是东部大市场与海外资源和产品交换的三大“口岸”,其中无疑“沪苏市”的条件还是最好的,他们在地理上中间的位置,自然就成为龙头。

至于其它的沿海城市,在以内循环为主的新时空国家经济格局下,其实是不需要那么多的,今后将根据经济情况的发展而逐渐调整和建设。

李思华考虑的另外一个有关上海经济定位的重要问题是:资源利用的效率。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力和资源,资源的有效利用取决于交通运输的效率,解决交通运输问题,航空未来几十年都是小头,重要的是陆地的铁路和公路,以及水域的海运和内河航运。

最可以参考的,就是美国的发展历史。

1814年火车发明,然后1825年第一条铁路建成。人们很快认识到,这是当时全人类运货成本最低的方式,远远低于海运。铁路被看成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的资本家,都在疯狂的到处修铁路。

花了60年时间,即从1850年到1910年,美国共修筑完成铁路超过37万公里,每年要修6000多公里,这是后世中国在21世纪的水平。其中最有名的是1916年,全美铁路业总投资额达到210亿美元,简直是空前庞大的数字,相当于1913年英国GDP的两倍!美国的钱和资本,当时投资在铁路上的规模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年美国铁路运营的收入达到33。5亿美元,铁路公司雇员人数有170万人!

到1930年左右,美国已经拥有铁路线,接近60万公里,约占世界铁路总里程的一半。

美国如此拼命发展铁路,意义在哪里?那就是庞大的铁路系统,让美国拥有了内循环的资本。铁路进行的低成本运输,让海运在铁路面前处于劣势,美国就无需依赖国际贸易,外贸对美国来说就只是一个补充,真正的命根子变成了内循环。

美国是个大国,铁路系统让它可以自己和自己进行贸易,利用铁路系统开发美洲资源,一路发展到了世界第一。

接下来是汽车的发明,这使得公路开始蓬勃发展,公路运输的成本虽然一般会高于铁路,而且不适合大件,但便利性就更高。

铁路+公路,就是内循环的基础,这是李思华和毛泽东构建未来新中国内循环大经济的最重要基础设施。

但是,也不可能忽略海运。尤其是李思华自己也加速了这个历史进程,最重要的,就是集装箱海运的发明,她投资的“海陆联运”,可以说是改变了全球运输的力量对比。

集装箱的意义在哪里?就是让海运货船的装卸效率大幅提升,从而导致装卸成本大幅下降。有了集装箱之后,就算是万吨货物的装卸,也不再是让人头疼,就算是十万吨这样规模的货物,也可以轻松装船。

曾经昂贵无比的装卸成本,让集装箱给削弱到只剩零头的零头。李思华知道,未来海运装卸的成本,大约是集装箱出现之前的5%,下降了20倍。而海运和铁路的运输能耗比,变成了1:1。8,铁路显然属于劣势。

这就是外循环的优势,所以未来新中国虽然以内循环为主,但不能没有外循环。前世进口澳洲甚至巴西的煤炭、铁矿石和其它矿石,总比使用国内资源来得划算,就是因为这个海运成本的问题。

按照这样的顶层规划,对于上海的经济改造和经济建设的方向,就变得非常清晰。

第187章上海大清洗?

在这个时空李思华的预先布置下,没有出现原时空10万战士露宿街头的事情。李思华对此也不以为然,固然是体现了严格的纪律,但也说明安排有纰漏,部队入城安排好住宿,不是理所应当的后勤事务吗??

熟悉情况的特种部队首先入城,他们控制了大量的仓库、日伪军之前的机关住宅、一些学校的礼堂等处,所以近20万人员入城,第一天就得到了良好的安置。

当然,入城的纪律是非常严格的,对部队颁布了详细的《入城纪律十二条》,例如“军队不能进民宅,天王老子也不行”,入城前还对战士们进行了城市生活培训,毕竟有些士兵从农村出来,就是军事训练和作战,并没有城市生活经验,说白了,找个路可能都是两眼一抹黑,更不要说是防小偷、防骗子,辨别工人、学生和不同的人员等等。

入城第一件事,就是接管上海上的煤气、电力和公交系统,这是城市运转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例如杨树浦的电厂。煤气、电、公交以及粮食不出问题,上海才能正常运转。

上海这个时候有大约500万人,但并不是后人熟知的那个大上海,此时它还只是一个“小上海”,地域其实很小,人口高度密集。从黄浦江外滩开始,北面只到闸北和杨浦,徐家汇是郊区,五角场也是郊区,至于浦东,那还是纯粹的大农村。

国卫部队配合此前的地下党,以及派驻上海的5万干部,很重要的另一件事情,就是甄别人口,分别处理。尤其是以下几类人口:

一、帮派分子:上海号称3个男人就有1个在帮派,所以数量极大,高达几十万人,国卫部队主要对付的,就是他们,每天都有很多街区被封锁,然后开始搜捕,普通的帮派,小头目及以上被逮捕,贩毒和控制妓女的帮派,则从头到尾,全部都被逮捕,他们一批批地被卡车送走,在一些特设的场所,会进行进一步的甄别,罪行严重的自然是吃了花生米,其它的则根据罪行轻重,重的送去挖矿,轻的送去修路,都要至少5年以上的劳动改造。

自然有试图反抗或者逃跑的,但很难成功,这些“江湖人士”,在正规部队面前,不过就是纸糊的而已。

二、妓女:当时上海也是号称6~7个女人中,就有1个是妓女。国卫部队扫荡了所有的色情场所,所谓的帮派“管理人员”,自然是全部抓捕,而妓女们则被收容起来,他们在未来规划为上海加工区的一片地点,接受性病治疗、思想改造教育和初级文化教育,准备将她们转变为未来纺织业、加工业的女工来源之一,让她们可以自食其力。

三、流民:上海滩有很多流民,他们都是过去在老家已经一无所有,来上海闯荡的,其实在上海没有任何工作,住宅,而且饥一顿饱一顿,难以生存。干部们也将这些人收容起来。李思华对此早有预料,让他们部分送到加工区,与那些妓女一样,进行培训。另外的则都送到苏北,在苏北被农场吸收,同样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四、吸毒者:上海大约有20万左右的吸毒者,他们其实已经是废人。除了消灭所有的贩毒链条人员外,这些吸毒者,西华只能是将他们送到苏北,不提供毒品,参与轻松的劳动,部队看管,熬得过去最后能恢复的,就可以与流民一样。但如果是毒瘾已深,该死的只能是死。

至于那些混在上海的“洋垃圾”,要么在上海能够正当工作,否则要么被赶出中国,以后他们没有西华的“签证”,就不能自由地混在上海了。

经过这样差不多2个月的大梳理,上海的人口几乎减少了100万左右,只有400万人了,但整个城市迅速地变成了秩序井然。就连洋人,也觉得安全度极高,街上根本没有混子了。民警、城管和民兵组织,迅速地将这个大城市纳入了西华的稳定管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