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华自己主要负责的是阅兵,当初分派任务的时候,她把这个任务抢了过来,她想开国大典要奉献一场1984年大阅兵水平的高超阅兵式典礼。
执行起来,她才知道有多少麻烦,不过大多数的麻烦,都被她转给底下的工作小组了,谁叫她是领导呢?
她重视的,主要是步列式要达到她前世的水平,横看、竖看、斜看都是一条线;所有动作的时间都要精准;一个一个的队列方队整整齐齐;行走的步伐准确得像是一个人等等,还有空中编列式,她将前世看到的例如三角阵列或者是雁形阵列等思路,提供给了空军的阅兵指挥部。无论是陆军还是空军,包括海军阅兵部队,都要求他们进行最终设计,然后严格训练。
另外,她就是在参与阅兵的部队选择上大费周章。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哪一只部队不想参与这个最光荣的时刻呢?很多部队首长,都亲自找到她或者托人带信——李政委,我可从来不走后门,但是这样光荣的时刻,可不能少了我们呀,战士们都期盼着呢。所以她怎么会不头疼呢。
最后,她还是决定,地面阅兵,由陆军7个野战军各一个方队、特种兵1个方队、不同的炮兵4个方队、坦克装甲车各1个方队、军事学院1个方队、其它陆军部队2个方队;海军1个方队,空军1个方队(空军主要还是空中的飞行式)、地方部队男女兵各1个方队、民兵男女各1个方队,总计25个方队。至于参与的部队,让各军种首长们自己去伤脑筋。
空中阅兵则由混编战斗机、混编轰炸机、混编运输机三个编队组成,战斗机和轰炸机各100架,运输机50架。
本来还有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军队的授衔。但是经过中央军委的反复讨论,这个事情推迟了。原因在于,大家觉得由于“大概率的”世界大战并不遥远,当下的中华军还远未定型,现在授衔可能会影响未来战争的灵活性。
李思华自己的想法,是在1945~1946年再进行授衔,原因是到那个时候,她的那一盘地缘大局执行的结果,大致应该已经明晰,而军队则基本定型,能够表现的军事将领,各自的功劳和能力也就能表现得更突出。
在她前世,建国的时候也没有授衔,而是等到朝鲜战争基本结束后,我军定型的时候,在1955年才授衔的。
在中苏关系趋于稳定后,中央军委对全军的部署进行了全面调整。
最关键的,就是在李思华力主之下,暂时取消了原定的朝鲜会战,准备2年后再考虑此事。她内心的考虑,是一方面暂时给日本回口气,让他们执行南进战略的时候,多一点力量。她并不担心日军还会卷土重来,因为在陆军上双方已经相差太远了,而在空军上她也有着十足的信心。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顾忌苏联的态度。苏联对于中国控制朝鲜,是极为敏感的,因为一旦中国占领朝鲜,在军事上就意味着中国有着从东北和朝鲜两个方向,进攻苏联远东的潜力,让苏联的远东地缘环境急剧恶化。
所以按照李思华的想法,就是一旦二战开打,朝鲜就是新中国随时可以摘下的成熟果实,不必急于当下。
因此,全军就进行了最后的重新布置。
林彪的四野,成为东北的主力驻军,他们还得到其它一些独立兵团和辅助部队的支持,总体在东北的驻军,大约90万兵力。
徐向前三野,则为察哈尔、绥远、宁夏三省(其实就是原时空内蒙的主要疆域)的主力驻军,大约60万兵力。
彭总一野,则为中央预备队,加上一些中央直属其它部队,总兵力75万。二野实际上是对东北和察绥两个方向对苏防御的支援兵团。目前驻地华北。
李朴二野,则为东部主力驻军,负责华北东部、华东的防御。
徐海冬五野,为西南主力驻军,总兵力45万。
叶勇六野,为西北主力驻军,加上少量其它部队,总兵力65万。
陈赓七野,总兵力45万。此时陈赓已经升任七野司令员,而在他调任后,粟裕升任一野副司令员。七野当下主要在广东和广西,监督国军。
以上陆军总兵力480万人。
空军暂时保持15个战斗机师,10个轰炸机师,5个运输机师,其中有部分编队是混编的,总的战机数量保持在8300架左右。
保持着庞大兵力的原因,对于毛泽东和李思华来说,主要还是准备二战开始后几个地缘战略的执行。当然,在这个年代,交通还没有大发展的时候,军队的机动性受限,无法想象二十一世纪那种军队一日之内数百上千公里的机动。
在忙碌的准备中,1939年的3月,终于到来。
第200章李思华真相与开国大典?
开国定鼎,自然首先是确定政体和政制。
在建国时当然要将初步的党和政府二元体制建立起来。首先是明确了党的最高领导机构,由中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之下,产生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
毛泽东仍然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李思华担任副总书记,中央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即政治局7常委,分别是毛泽东、李思华、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冯百驹、曹子卿。
毛泽东同时担任中央军委主席,李思华为第一副主席,朱德为第二副主席,曹子卿为常务副主席,彭德怀、贺龙、徐向前3人为军委委员。所以军委也是7委员。
中央政治局成员,除了7常委以外,还包括任弼时、陈云、邓小平、吴长彩、彭正、章闻天、陈毅、李玉振、贺龙、王稼祥、罗荣桓、姚斌、刘尔崧、苏琪南、郑伯涛、李朴、余润群、洪国光共18人,加上7常委就是总共25人。其中像吴长彩、姚斌、刘尔崧、苏琪南、郑伯涛、余润群、洪国光这些人,目前都已经是西南、西北等区域的主要地方负责领导,其中吴长彩目前主要负责对于南方区域的整理,而姚斌则是负责华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