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流亡的1400多学者中,新中国的收获是有限的,只有几十个人选择到了中国,基本都是后世不知名的。大多数人最后还是逃到了美国,毕竟都是西方人,“自然的”选择性很明显,几年前谁看得上民国呢?不过新中国击败日本,准备开国以及对犹太人的唯一性开放,此时当然创造了新的契机。
重要的是,这些学者当时就是世界顶级的,因为此前德国的大学,几乎代表着西方最高的科技成就。李思华记得,在1969年,美国学术界曾经公布过一份涉及所有学科领域的最杰出三百位流亡科学家名单,而其中就有238人,是从纳粹德国逃亡出来的犹太科学家,占比高达79%,二战后美国科学领域各新学科的奠基人,几乎都出自这一批犹太科学家。
希特勒的疯狂,使得德国的犹太人才,大部分都投靠了美国,奠定了美国二战后科技领先全球的人才基础。
德国大使馆和在德情报机构,此时也按照她的指令,将吸纳犹太人才,作为最高的工作任务,等级还在获取德国科技之上。
当然,德国小组几乎没有能吸纳到那些已经鼎鼎大名的犹太学者,他们的选择很多,获得美国签证非常容易,美国人又不是傻子,会拒绝这些人的申请。
李思华曾经犹豫过,是否暗杀掉一些后世知名的犹太学者,尤其是那些核物理领域的。但最后她还是放弃了,大国应该有自己的底线,杀掉一两个人,也改变不了历史的大势。
至于古里安的请求,李思华的想法是,反正要犹太人自己出钱养活这些人,不要额外消耗新中国的资源就行,她对于犹太人毫无好感,不过即使不是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很多其它的犹太人,也是这个时代少有的知识阶层,对于新中国其它方面的建设可能有所帮助,不过需要仔细甄别。
李思华深知,犹太人习惯于搞小圈子,无论是信仰、婚姻还是生意,都是自己的一套,难以融入其它民族,所以她对于“同化”犹太人毫无兴趣。不过既然犹太人自己出钱,就当是人道主义支持一把了,为未来的国际博弈,保留一种可能性。
在于犹太复国组织达成协议后,中国驻德外交机构发放犹太人移民证的速度陡然加快,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犹太人都可以申请签证了,消息传出,犹太人几乎每天都挤爆了中国驻德的外交机构,倒是让其它国家驻德的外交机构一顿嘲笑,欧洲的垃圾,中国人倒是当成了宝贝。
“林老师,梁老师,很高兴见到两位,对你们两位大学者,我可是一直久闻大名。”
李思华微笑着伸出手,与面前的这位优雅美丽的中年女士握手。
对方的脸上还残留这惊骇的神色,虽然李思华的身份逐渐不再保密,但显然林徽因来之前并不知道,所以完全没有想到新中国的大领导,居然是位还比较年轻的女士——在这个时空,李思华现在是33周岁。不过林徽因自己的年龄,在1939年也才只有35岁,只比李思华大两岁。两人都称得上在最好的年华阶段。梁思诚同样,是满脸惊异的神色。
林徽因反应过来:“李副主席,我失礼了,实在不好意思。”
李思华爽朗地一笑:“没想到我也是一个女性吧?哈哈,很多人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都非常诧异,也不差您林老师一个了。”
三人寒暄坐下,李思华说道:
“我一向钦佩两位老师对中国建筑科学的贡献,尤其钦佩的,就是两位既不拜倒在西洋建筑艺术门下,也不盲目推崇我国古代的传统,而是推陈出新,既有继承,也有创新,正合我们今天提倡的新的中华民族精神。”
“我已经看过了林先生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底部须弥座的设计,钦佩之至。听说林先生正在设计国徽,希望早日看到先生大作。”
看到李思华的亲切温和,林徽因和梁思诚都镇定了下来。林徽因顺势讲起了她对国徽设计的想法,实际上边讲她边在观察李思华,抗日战争中,她在山西和四川的两座大学呆了一年多,到1938下半年,全家才返回北平,她和梁思诚,终究习惯了北平的生活,现在她和梁思诚两人正在重组青华营造系。
在外的一年多,她的学生们给她说过无数有关这个李力胜的故事,没想到今天见到真人,居然是一位年轻的女子,真的是人不可貌相。
对于林徽因的国徽设计,李思华稍稍推了一把,说林徽因现在讲述的几个方案中,自己最喜欢那个麦穗环绕、五星居中之上、长城居中之下、整体红色为主的方案。她说道:
“国家以农为基,所以麦穗环绕;五星我们不再强调五族共和,但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本来就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之一;国家未来不再以北平为首都,所以用天安门城楼不合适,但长城就非常好,万里长城永不倒嘛;至于红色,我们可是赤党呀,正好。”三个人都笑了,林徽因边笑,边若有所思。
谈话很轻松,李思华本来就没有什么一定的目的,她今天接见这两位,尤其是林徽因,主要是满足她前世的好奇,想认识一下这位大名鼎鼎的一代才女,作为女性,前世林徽因也是她喜欢的人物之一。
林徽因在闲谈中才了解到,这位真正大名鼎鼎的李力胜副主席,原名李思华,居然出身于广州大富之家,丧父丧夫之后决意献身革命,从那时起就走上了一条与当时闺阁女子完全不同的革命之路,说来也已经有12年了。
虽然李思华对过去的事情轻描淡写,但林徽因作为一个想象力丰富的文学女青年,完全可以想象到背后的腥风血雨与艰难险阻。这一位,真是了不起的千古奇女子!林徽因从古代想到今天,也没有想到哪一位是能够媲美这个女子的成就的,就算是武则天,也不过是在大唐一个强盛王朝的基础上成为女皇。而这位李力胜,则是亲自从最底层开始,一步一步杀出了江山,一切由自我缔造,其成就简直是可畏可怖。
而且她还擅长写歌!林徽因听到过好几首李力胜写的歌曲,与此时民国其它作曲家的风格毫无相同之处,但非常好听,她的几个懂音乐的朋友也极其称赞。所谓能者无所不能,大概就是她这样的人吧。
李思华说道:“我觉得我们民族古建筑最好的,就是通过屋顶、斗拱、台基以及特殊的平面布置,体现出一种中国韵味、中国诗意、中国风格,林先生所谓的建筑意,在高大的建筑物上施以鲜明的色彩,取得豪华富丽的效果,在这样的建筑上体现得最充分。”
“不过,我觉得林先生指出的中国古建筑的弱点,确实是需要我们今天去改进的,例如因为不懂几何而用梁太费;地基太浅等,我更觉得,很多建筑过于固化于某套规范,也是一个问题。当然也许是过去的科技太落后,按照规范来,建筑才安全的缘故,不懂今日的结构计算的科学嘛。”
林徽因发现,李思华虽然自称完全不懂建筑,但还是有些意思的,她不懂,但是她很知道她要什么,国家要什么,这大概就是领导之所以为领导的缘故吧。
最后李思华,邀请林徽因和梁思诚担任北平都市委员会的文物古迹保护办公室的成员,她坦率地告诉他们,要求将北平的文物古迹,例如古城墙、城门、门楼、角楼等都保护下来,而且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加以妥善修缮,保持一个最古色古香的北平。至于城市新的发展,要另外规划城区,不涉及古城,所以北平的古城墙,坚决不拆。得到李思华的保证,明显这对夫妻都松了一口大气。
李思华却是暗暗叹息,在原时空,林徽因就是因为吴寒代表的北京市政府,一定要拆掉北平古城墙扩建城市,结果她拒绝继续服药治病,很快就在1955年去世,可以说是由于心爱的东西被毁,气愤而死的。
至少在这个时空,你不会因此而去,希望你有新的灿烂的人生。李思华送别林徽因和梁思诚的时候,如此想着。
近期开国大典的各项准备在全面进行,林徽因参与的,就是“国旗、国歌、国徽、国礼”系列工程的一部分,除了国徽,她还领导设计了美丽的国礼,即创新的景泰蓝,李思华也看到了样品,果然精美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