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32章(第2页)

第132章(第2页)

“确实,由于战前过于乐观,没有认真准备,苏联遭到了重大损失,其前期投入的56万人几乎损失大半,不得不紧急连续补充兵力。根据情报,苏军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其公布的数字,到当下可能损失已经超过40万人,其中死亡的就超过10万人。”

会场一下子喧嚣起来,苏军损失这样大?简直是不可思议!

李思华又敲了下桌子,大家才又安静下来。她接着说:

“这就是骄傲自大所滋生的巨大恶果。战前斯大林自己的预估是16天结束苏芬战争,现在看起来可能会到3月份开春,气候好转的时候才能结束。而战前以为的小小战斗,最终极可能让苏军的损失达到60万到70万,其中死亡就可能达到20万人规模。一个芬兰士兵,可以与苏军交换十倍的伤亡率。”

“我们对东南亚会战的准备,一定要引以为戒!对战争的准备和严酷,必须有极为充分的准备。战争不是儿戏,是死生存亡之道,容不得一点轻忽!”

“我们在北面边境,与苏军互相构成了巨大的压力。绝不能因为苏芬战争,而轻视苏军。实际上,如果各位熟悉沙俄的历史,就会发现,俄罗斯这个民族,在投入战争的初期,往往显得非常笨拙,战绩往往一塌糊涂。但是这个民族极为坚韧,擅长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到了战争的中期及后期,就会越打越好,其军事人才也能够不断涌现出来。”

“终究大国之间的战争,是由工业、经济和人口实力决定胜负的。苏联的庞大工业、庞大人口规模、庞大经济体系都不是虚的。暂时由于大清洗导致的军事指挥拙劣,他们也终究会克服这样的弱点,新一代的优秀指挥官,早晚会大批地涌现和走上指挥岗位。”

“而根据情报,苏军在此次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装备劣势,将会得到迅速改观。他们已经研制了大量的新式装备,本来就将从1940年起大量换装,这一次失败的战争,将会刺激他们加快这个行动。未来的苏军,将是一只比现在战争中装备先进得多的军队。这一次其落后的装备,其实完全无法作为苏军未来装备水平的参考。”

“所以苏军表现出的短期的拙劣,完全不应该成为我们看轻他们的依据。这一次的失败,反而会成为苏军改进自己的契机。至少他们的装备更新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李思华最后慨叹了一声:

“不过此次苏军的拙劣,会让德军认为有机可趁的。苏芬战争,苏联种祸不浅,也许德军进攻苏联的计划,就会从这次战争开始酝酿。”

包括林彪在内,都很吃惊。德国会因此而下决心未来进攻苏联?

李思华简单解释说,如果德军在西欧击败了法国,那么其接下来的战略方向就有两个,向西越海攻击英国,但是英国有强大的海军。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向东进攻苏联。

希特勒不傻,其实德国最好的选择,是先消化占领的西欧和中欧,让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累增加一段时间。但是如果苏联让他觉得有机可趁的话,也许他就会直接进攻苏联,企图消灭苏联而一举统一欧洲大陆。

李思华自然知道,原时空历史上就是因为苏芬战争,让希特勒和纳粹高层下定了进攻苏联的决心,他们以为德军与苏军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希特勒甚至相信只要有2个月的时间,就足够让德军击败苏军占领莫斯科了。正因为如此,在德军击败法国,还没有彻底打败英国,希特勒就开始准备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了,由此让德国开始走向二战失败的结局。1

李思华的发言,让会场的大家都陷入了沉思,不过这也只能等到历史的发展来证明了。

会议结束后,中央政治局与中央军委常委进行了闭门小会,很容易地达成了共识,就是如果英法与德国在近期开始大战,那么由于英法的实力都陷入了欧洲战局,则新中国将在1940年11月初开启东南亚会战。

李思华本来考虑6月之后从7月开始东南亚会战。因为她知道6月份法国就会战败投降,而英国则遭到巨大损失。不过苏芬战争提醒了她,还是准备得更充分一点好。

避开夏季主要是因为气候和气温因素,东南亚6~10月这5个月是传统的雨季,雨水非常多,肯定会影响军事行动。而且这又是最热的几个月,军队行军打仗都很艰苦,且士兵易于患病。

而从11月到1月则是东南亚最好的凉季,气温和气候都非常适宜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第210章斯大林的过去和1939总结

中南海西楼餐厅。

由于下午要继续开会的缘故,今天中午国家领导人均在此用餐。几位领导人围着一张长桌就座,气氛变得很宽松。

今天的餐桌上有俄式红肠和酸黄瓜,不过当然不是来自俄国,而是来自哈尔滨。

韶其同志指着这两味菜,笑着闲话了一句:

“1930年的夏天,我在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大会,当时也有这两道菜,记忆很深,不过与哈尔滨的风味还是感觉不太一样。”

李思华倒是想起了一些事,对韶其同志说道:

“您去过莫斯科两次,不过您肯定不知道斯大林在成为苏共领导人之前的背景,不知道他年少的时候,是个怎样的人。”

刘少奇摇了摇头,好奇地说:“苏联人,肯定不可能在我们的面前,谈论他们领袖的私事。难道你知道一些?”

李思华笑着点点头,这下子大家的好奇心都起来了,有些同志也去过莫斯科,但大家对斯大林的了解,都是他的革命履历,只知道他曾经读过神学院,结果却“背弃了上帝”,加入了布尔什维克的队伍队。

边上桌子的陈赓等听到了,赶紧拖着凳子围了过来,他们起哄,请李总理讲一讲这个苏联最高领导人,全球大人物的过去。

李思华笑着讲述:

“斯大林出生在格鲁吉亚的哥里,这里由于俄国和奥斯曼一直争来夺去的缘故,号称是一座没有秩序的暴力城市,所以市民平时的日常运动,就是喝酒、拳击和摔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