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新中国虽然刚刚建国1年半时间,但他们是不折不扣全球有数的几个陆军强国,而且空军也非常强大。而中国与东南亚有着密切联结的多个陆地口岸,他们出军东南亚尤其是中南半岛,是非常方便的。
结论很清楚,英法一定挡不住中国的进攻,但马歇尔以为,由于海军缺陷,中国不会越过海洋进攻海岛,例如荷属东印度群岛。他们的进军边界,就是他们陆军可以通过陆路攻击得到的地方。很可能,他们的目标,就是整个中南半岛,在欧洲大战的背景下,他们肯定能达到目标。
罗斯福沉吟了一会,又问马歇尔:“美国可以做些什么呢?”
马歇尔摊了摊双手,苦笑道:“美军现在还是只很小规模的军队,我们几乎不能做什么,美国陆军在中南半岛,不可能会是中国军队的敌手。中国又不会有海军出来,与美国海军交战。而在近海,他们的空军够用了,不会让任何一国的海军,发挥重大作用的。”
赫尔也不赞同与新中国翻脸,他在来见罗斯福之前,已经对最近中美之间的贸易做了些调研。他说道:
“泰迪(罗斯福的昵称),中国人已经对我们可能的行动,早就做了准备。”
罗斯福示意他继续说明,赫尔说道:
“去年在中国李思华的主导下,中国从我们这进口了一大批工业设备和技术,很巧的是,这些设备和技术的交货期,全部在今年6月之前。他们在开战之前,已经完成了与我们的大贸易。而现在这几个月,中美贸易量明显地下降了,他们已经预防了我们可能对他们的制裁。”
“中国与日本不同,日本的战略物资,无论是钢铁还是油气,甚至是其它很多金属,都主要依靠我们,所以我们可以发挥对日本的重大影响,说白了就是我们捏着日本人的脖子。”
“但中国完全不同,它是个巨大的国家,各种资源几乎都有。按照FBI的调查,当初李思华像苏联一样,从我们这获得了大量的工业技术和设备,现在主要的战略物资,他们几乎都能够自产,并不需要我们提供。我们能拿捏他们的,其实很少。”
(备注:当时CIA没有成立,FBI负责部分对外情报。)
“根据中国自己宣布的数据,1939年他们的钢铁产量达到了2300万吨,已经超过了苏联和德国,而油气产量超过2100万吨,仅次于苏联。泰迪,中国不是弱国,不是我们之前熟悉的蒋介石政府,他们是一个强国,有着强大的政府、军队和基础工业,虽然他们的科技还很落后,主要武器都是来自德国,有一些来自我们。”
“美国的主要目标,还是应该放在欧洲,那里才是世界的王冠,我们现在不能转移太多的注意力。”
罗斯福点头同意,但他暗暗地警惕,向赫尔说道:
“不能再让中国自由地从美国获得科技和工业设备了,要加以限制,这毕竟是一个共产党的国家,而且他们已经开始妨碍美国的利益了。”
赫尔对此表示同意。
斯大林的反应最复杂,有轻松有沉重。
轻松的一方面,当然是中国将矛头指向了英法,他们的战略重点是东南亚,尤其是中南半岛。这说明,中国至少暂时,无意在远东和中国北部,挑战苏联的利益。这就像和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一样,德国果然将矛头转向了西线的英法。
所以在斯大林看来,苏联的东线和西线,现在两条线都安全了,苏联的战略态势,变得前所未有的好,此时有点像他羡慕的美国,可以旁观对手们之间激烈战争的成败,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充实苏联的力量,一旦未来还有战争,苏联就可以准备得更充分。
沉重的心思是,新中国这帮领导人,完全与过去的国民党蒋介石等人不同,他们的进取心非常强,敢于而且不吝于使用军事力量,面对英法这两个貌似强大的国家,他们一旦抓住机会,就坚决地挑战,绝不畏惧。
今天他们挑战英法,未来有机会,会不会挑战苏联?完全不能认为没有这种可能性。苏联必须更强大,才能让中国人发现无懈可乘!
他站起来注视着世界地图,将目光投向中苏边境。
中国对于苏联的防范心态很重,根据情报,他们在北方庞大的军事力量完全没有动用的迹象,在其东北、蒙古边境和华北,有着包括三个野战兵团在内的庞大陆军,规模超过了200万,是苏联远东和后贝加尔军区部队数量的1。5倍。
在北方中国空军的兵力更是压倒性的,在打败日本后,他们的空军完全没有缩减规模,反而在继续扩大,相对苏联在这些边境地区的空军力量,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
所以其实在东线的压力很大,毫不客气地说,苏联在东线处于劣势。他不由得又想起陆军遭遇的坦克劣势。
现在总算松了一口气,苏联扩军需要时间,而且不可能达到同时对德国和中国都具备优势的程度。德军在欧洲的表现太犀利了,这给苏联也造成了巨大压力,虽然德国不太可能转头进攻苏联,但至少苏联必须保持足以应对战争的能力,因此在东线可投入的军事资源总体是有限的,很难追上中国目前在北方的军力。
现在中国的注意力转向了东南亚,苏联的压力就减轻了。新中国的领导人当然不是笨蛋,不会两线作战,这在战略上是自杀。
但是根据情报,英法在东南亚的力量现在是非常薄弱的,中国吞并了此地之后,就会变得更强大,未来对苏联的压力也会更大。
他的内心不由有些焦灼。他想着,关键还是要靠自己,远东和后贝加尔乃至西伯利亚军区的力量,还得不断加强。中国的工业发展很快,苏联这两年有点懈怠了,要加强纪律和管理,布尔什维克的精神不能放松。
中国对英法的宣告,犹如在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水珠四溅,让世界的目光从欧洲大战上短暂转移。人们发现,世界大战的规模似乎又要扩大了,这真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第216章会战开始与远东舰队的选择
10月31日,中央军委指挥大厅,一个巨大的西南和东南亚地形沙盘前。
刘伯承参谋长亲自向在北平的全体军委委员解说开战前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