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46章(第1页)

第146章(第1页)

真正围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指挥官是F。保卢斯上将,他指挥德军第6集团军,受领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任务。该集团军辖33个师约4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000门、坦克约500辆,由第4航空队(作战飞机近1200架)负责支援。

1942年7月12日,苏联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为铁木辛哥元帅,7月23日后为戈尔多夫中将),辖第62、第63、第64、第21集团军和空军第8集团军,后第57、第51集团军和第1、第4坦克集团军相继编入该方面军,初期总兵力160万人。

虽然人数与前世差不多,不过苏军在新时空其实更弱。因为作为主力的第63和64集团军此时超过70%都是新兵,在此前的战役中,因为德军获得了“伊登”情报组织的准确情报,导致这两个集团军的重大损失,苏军只能是事后用新兵紧急对这两个军进行了补充。

其实,“伊登”在近期对德军提供的情报是很谨慎的,就是注意不要让德军优势太大,真的打赢了苏联。全面肆无忌惮地提供情报,需要在二战后期苏联真的全面占了上风时才执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变得越来越偏离原时空的航迹。

第230章新中国划省、定耕与移民

到1942年7月,毛泽东和李思华规划的原地缘战略大部分已经完成,只剩下朝鲜、库页岛以及第一岛链的部分海疆地区,还在等待有利的时机。通过这几年的政务运行,对于省域管理的思路逐渐清晰。于是基本将省疆定了下来。

主要分为:

东部大经济区:17省市,从北往南是:山西、河北、平津直辖市、山东、河南、江苏、沪苏直辖市、安徽、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东港直辖市(香港到东莞)、海南。

广西被从西南划入了东部,主要是考虑两广互相支持的缘故。

西南大经济区:19省市,从北往南是:西康、西藏、藏南、四川、重庆直辖市、云南、贵州、凤鸣(即原缅甸西北部)、凰栖(原缅甸中部)、丽水(原缅甸南部)、暹罗(原泰国西部曼谷为中心)、中南(原泰国东部)、老挝、高棉(原柬埔寨)、交趾(原越南北部)、安南(原越南南部)、柔佛、新加坡直辖市、天南(原苏门答腊)。

西南大区内各省的省境,其实有了比较大的调整,例如原越南,不仅被分为南北两省,而且其狭窄的中部,分给了老挝省,以使其拥其有出海港口。再如新加坡,从柔佛省调剂了4000多平方公里,使其拥有较大的腹地,以建设大规模的国际大城市。

比较有趣的是原缅甸基本一分为三(少数原泰国地域调入丽水省)建省的时候,凤鸣和凰栖这两省的名字,都与李思华有关。开国大典后,李思华是“凤凰降世”这样的民间传说,变成了一个传播很远很久的传奇。所以先是上缅甸建省时,风鸣的名字被文人提出,很快就得到了赞同。而旁边的中缅甸一看,李总理领导建设缅甸根据地的时候,我们又没有落后,于是大家就互相对上了,非要叫“凰栖”。

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典传说中的“凤凰”是一对神鸟,凤是雄鸟,凰是雌鸟。不过后来在长期使用的时候,因为“龙凤呈祥”的缘故,基本上就演变成龙才是雄性,而凤凰通通雌化了,例如皇后,就变成了“凤体、凤驾、凤冠”,没有再用“凰”来专指。

李思华知道后,哭笑不得,这当然这是拍马屁的最高层次,她虽然表面不提,但你要说她内心没有三分愉悦,当然是不可能的,谁还不是个俗人呢。

东北大经济区:12省市,包括东蒙(原外蒙东部)、靖北(原布里亚特等地)、黑水(外东北一部)、室韦(外东北一部)、海东(外东北一部)、兴安(原黑龙江西部加外东部一部)、龙江(黑龙江东部)、吉林、辽宁、察哈尔、热河、海参崴直辖市。

西北经济区:9省市,包括绥远、陕西、宁夏、甘肃、青海、西蒙(原外蒙西部)、唐努(原唐努乌梁海)、天山(原新疆东北部)、西域(原新疆西南部)。

以上57个省和直辖市,另有台湾、朝鲜、库页岛等第一岛链地区,尚未收复,等待未来再定。

总的来说,相比原时空,新时空的省域划分,更加“下沉”,这自然是财政情况相对好很多的缘故,由此可以通过省域的“下沉”,来试图更好地驱动地方经济发展。否则每个省,都会自然地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省城,影响其它地域的发展。

各省疆域的划分,不再是历史上那种所谓“山河交错相制”的原则,用来避免藩镇割据的体制,而是从经济发展出发,注重重要城市分布到各省带动经济发展,注重资源的匹配,注重交通的易于发展,注重沿海省份各自出海港口的拥有。说实话,再想靠地形来搞“藩镇割据”的可能性,在现代条件下已经纯属扯淡了。

新中国已经直接统治的领土,现在是约1570万平方公里。如果彻底完成李思华计划的地缘战略,国土总面积大约会达到1610多万平方公里。而且这是对纯粹陆地面积的统计。

如果实现了全部的地缘战略,内海面积也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除了渤海,还包括鲸海的一部分、黄海、东海、南海、安达曼海延伸到马六甲海峡。这些内海的面积,大约也不下1000万平方公里,尤其是安达曼海一直延伸到马六甲海峡,由于大量占领的群岛构成了防线,实际上成为中国的内海。

补充说明一下,中国占领苏门答腊后,新中国继续出兵占领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英国此时并没有能力保守这个大群岛,因为离开天南省(苏门答腊)太近了,直接在中国天南省空军的打击之下,所以他们无奈地撤走了。

其中东部经济大区228万平方公里,是最小的一个经济大区,不过这里是中华传统的中心精华区域,人口最为密集,资源也丰富。

而西南经济大区约520万平方公里(含西藏),东北经济大区约390多万平方公里(未来还有第一岛链的少量增量),此时的大西北,则是430万平方公里左右。

由于外东北的收回,使得李思华原计划14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战略,增加了150万平方公里,达到1610万平方公里,这解决了一些长期的战略问题,例如李思华非常重视的“45亿亩20亿人农地规划”。

她的想法是,很显然,不计大西北,三个经济大区(去掉西藏)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大体上属于适宜人居区域,按照30%的耕地面积,就是300万平方公里,即45亿亩,所以现在无需开发大西北耕地,就能达到李思华本来预计的“终极目标”,如果加上大西北,在缺水条件下也可以设置至少50亿亩耕地计划,使得整体计划需要的土地资源,宽松了许多。

因此她就可以调整和加速推进整体乡寨计划。整体乡寨的建设,现在将受制于最新的“1950粮食计划”。按照这个新计划,到1950年,新中国粮食产量应该达到人均2000斤年,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其实就是要把2000斤分为3份,1份足够人吃,1份发展牲畜家禽饲养,还剩下1份,自然是粮仓国库的储存——“积3年之粟”嘛。如果达到了2000斤年,国家甚至具备了大量的对外输出粮食的能力。

按照1950年粮食计划的计算,预计可以普遍实现500斤亩的产量水平,也就是说人均2000斤就需要人均4亩耕地,6亿人就是24亿亩,加上生产大豆的2。5亿亩和其它经济作物和蔬菜1。5亿亩,总计是28亿亩。这个数字肯定能达到,只不过要在各大区进行新的平衡。

1945年是5亿多人,到1950年计划城市化率是25%,即农业人口还有4。5亿人以上,其中农场人口计划1亿人,耕种7亿亩农地;而乡寨3。5亿人(7万个)耕种21亿亩,人均是永佃3亩+委托3亩合计6亩。

粮食问题解决了,现在就应该彻底解决肉食问题。李思华知道,在原时空二十一世纪,美国、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人均年消耗肉食大约在120公斤左右,而我国则只有50多公斤,大约是一半左右,美国这样的国家明显消耗过多,所以胖子太多。但中国确实也没有达到高水平,很明显,中国人至少有13的家庭还是比较贫穷的,对于肉食的消耗,由于经济问题,是压抑自身的消费的——吃的太多了,就吃不起。

所以她预计,中国人如果人均年肉食消耗达到80公斤,是比较适宜的,即保证了充分的营养,又不像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样过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