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不能模仿美国,铁路对我国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美国。一是因为美国石油丰富,汽车运输确实就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但我国的石油可不丰富。二是最关键的,就是从经济区来比较,我国的三大经济区加上大西北的一部分大约是1300万平方公里,而美国的经济区域可以算600万出头,我们是美国的2倍以上,但人口呢?我们人口的增长速度,将会远超美国,可能未来会是美国的6倍以上,所以我们的人口密度,将是美国的3倍左右。”
“这样的人口密度,就意味着具有物流大运量基础的铁路运输非常重要,而不能仅依靠公路运输,铁路对我们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公路仍然可以替代部分的铁路运输。所以我们不必要一定达到德国的水平或者是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即使这样,打个八折,估计100万公里的货运铁路还是需要的,而且未来必须把这100万公里的铁路,都变成可重载的铁路线,便利大规模的物流运输。”
“当下的客运,是与货运共用铁路线的,都是100公里出头的时速。但是我们知道,客运是非常追求速度的,速度就是效率嘛,谁也不想在火车上呆个几天几夜,所以未来必然发展客运的专线,追求时速,每小时行驶200公里、250公里甚至3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才是客运的发展方向。”
“这样客货分离,就按孙先生的20万公里铁路计划为基础考虑,新中国的疆域上,恐怕未来也需要40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实现客运的通达。我们不可能像美国那样,远程就依靠空运,至少在800公里之内的旅行,最好还是高铁实现,这样我们的空域可以更多地留给防空和其它一些用途。”
“所以我刚才报出了140万公里铁路的数据,大家还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吗?”
很多人面面相觑,李总理说得很有道理,可是这样的天文数字,要建到猴年马月?李思华笑了笑,继续说道:
“按照上述数据,我们一年修2万公里铁路,也要修70年,不过以后我们国力更强了,也许一年可以修3万公里铁路,但无论如何,大约50年总是需要的。不知道在座的同志,还有多少能活到那个时候?”
台下都笑了起来,是啊,革命和建设的岁月过得飞快,谁能保证50年后还能活着呀,不过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啊,真希望能活着看到。
“我们再来看一下公路的例子。美国是600多万公里的公路,对应600多万平方公里的有经济性国土。所以就是1平方公里领土就有1公里的公路。所以如果我们要达到美国的水平,其实目标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约1300万公里。又是一个需要大几十年去建设的天文数字。”
“还有诸多的其它基础建设,单单看交通方面,还有港口、机场、河道、市政、轻轨、甚至地铁等。而除了交通,还有通讯、医疗等无数的领域。”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当然不是只花钱,它们存在的本身,就是拉动国民经济的最重要抓手之一。有了好的基础设施,全国的产品、人员、信息都可以流通起来,经济的效率就能不断提升。当然,不能单单为了好看或者炫耀,去建设没有用的基础设施,我们建设的原则,第一是有用、第二是经济、第三是实用。永远不要忘了这几个原则。”
“就我粗略地估计,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至少60~70年内,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拉动国民经济成长的最重要抓手之一,而即使在100年之内,恐怕都很重要。所以我才把基础设施建设,称之为两个基本点之一。”
“第二个基本点,是科学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是基础,在基础之上就要谋发展,我们都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缺乏科技进步,产业就会落后,而落后就没有实力,就要挨打。”
“那么哪些产业对新中国是重要的呢?作为全球人口第一的大国,负责任地说,任何一个规模大的产业,对新中国都是重要的,因为都可能在国内做到全世界最大的规模。”
“让我们梳理一下。首先就是与基础设施建设关联的产业,即建筑产业,这个产业其实包括几百项子产业,通过建筑就可以拉动几十万的企业,实现几千万的就业,我们知道,各种建筑材料、门窗、管道、水泥、煤炭、钢筋,随便就可以数上上百项目,重要不重要?”
大家都点头,建筑带动的产业是非常丰富的,而且规模很大。李思华继续说道:
“按照我自己估算的,比较传统的工业,还包括轻纺产业、机械制造和资源加工这三大产业。包括建筑在内的这4大产业,每一个大产业内都包括几百甚至上千个子目,都是满足千万人级别以上就业、需要几十万个企业来构成的超级大产业。其中资源加工产业,包括钢铁、煤炭等在内的重要性,我们都是很清楚的。”
“但是这4大产业的大部分,只能算是工业中的基础产业,我们需要更重视的,是从以上4大基础产业中,派生出的科技型产业,例如航空航天、炼油石化、化工化肥、发电电网、家用电器、动力系统、材料科技、农业科技、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我这里列举了11种,实际上是不止的。我的意思是,这些产业的综合发展和匹配,才代表了现代国家的工业力量。”
“更重要的是,每发展成功一个这样的高级产业,我们就能创造一批的高级职位,并不是说一定让他们有非常高的收入,但保证了大量科技人员的就位,这将使得在这样的高级产业上,让国家具备持久的竞争力。久而久之,我们的科技产业,就能成为全球产业的主流,这就是国际竞争的胜负。”
“所有的服务业,其实都是围绕着这些大产业而发展起来的,这些大产业发展得好,各种服务业也能因此而发展得好,服务业是依附在这些大产业的发展之上的。”
“所以科技和产业发展,是第二个基本点。国家经济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通过创造合适的经济环境,服务社会和企业,推动这些产业在国内的高速发展和壮大。以后的干部考核,也会考虑这方面的内容。”
“所以同志们,什么是国际经济竞争?并不是出口多点还是进口少点。更重要的就是科技和产业发展,我的产品更先进,我的产业规模更大、质量更好、成本更低,那么我的产业就会在国家竞争上形成优势地位,这就是国家真正的经济实力。所以我们的使命,就是扶持这样的一个又一个的大产业,在国内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发展成功一个,我们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还能解决高端就业、带动国内其它的配套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
“两个基本点,就相当于人走路的两条腿,缺一不可,所有的顶层设计,就要围绕着这两条腿来规划。”
听到这里,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李总理说的是这个意思。如何做规划、做计划,做了干什么?就是为了推动这两条腿向前进嘛。而如何评估绩效和结果,不也就是要看这两条腿向前进了多少吗?
李思华最后阐述说:
“两个基本点外,就是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市场和消费。市场本身是由消费构成的,所以两者不能分开。”
“我一直说,市场是最珍稀的资源。因为所有的生产,最后都必须找到消费,光有投资和生产,能够创造的消费是有限的。要扩大消费,就必须建设发展市场体系,并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
“西方经济学说,消费是有边际效应的。实际上就是在说,个人消费是有限的。这很容易理解,例如不管你多有钱,可能一顿也只能吃5个馒头。不会因为你有钱,就能吃50个馒头,那就不是人了。”台下大家低低地笑了起来。
“所以扩大市场或者说扩大消费的策略是什么?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100个人赚了1万元钱,如果是有10个人各有200元,80个人各有90元,而剩余的10个人各有80元,这样的结构就是共富结构,消费就比较均衡,大家都买得起每天的5个馒头。但是如果前面的10个人占去了9000元,后面的90个人只能分1000元,那就有很多人吃不起馒头了,这就是资本主义。”
台下大家平静了下来,都在思考李总理说的这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