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54章(第1页)

第154章(第1页)

由于二战期间关于犹太人的协议,所以缪勒与中国的相关机构很熟,中国几乎从德国带走了近200万的犹太人,还是得到了元首的批准。这些事情当然要与缪勒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缪勒也得到了中国人不少的好处,有些特殊人员,当然是需要他亲自批准的。

金武怠沉静地说道:“唐先生受到我国李思华总理的亲自指示,愿意向一部分德国人,提供一个拯救的机会。”

缪勒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向前倾盯着金武怠,说道:“说来听听。”

缪勒此时心理上很有震撼。说来奇怪,缪勒一向以心狠手辣著称,可他却不是一个真正的纳粹。当年一战后,这个原来的飞行员到慕尼黑警局当了警察,在此期间,不管是对共产党还是纳粹党的各种社会活动,他都没有客气,经常大打出手加以镇压。

不过因为他非常擅长搞情报,在当警察时就建立了自己的私人情报网,以搜集线索和协助破案。创立盖世太保的海德里希看中了他的特长,不计前嫌,把缪勒招入麾下,直接给了他党卫队二级突击大队长(少校)的职务,从那以后,缪勒就飞黄腾达,现在已经是党卫队的总队长(中将)。

这样的一个人,其本质就是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完全没有给纳粹殉葬的“忠诚”,在这个时候,已经在积极地考虑自己的退路,因为屠杀犹太人,他只能是考虑逃亡。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当然对金武怠的建议很有兴趣。

而且金武怠提到了李思华,他当然至少这一位是什么人物,这说明中国人的建议非常认真,不是开玩笑的。

金武怠继续说道:“按照我国做出的判断,德国在1946年年中失败的几率,已经高达90%以上。”

缪勒不动声色。金武怠看到他的反应,反而放下了心,如果是那种忠诚的纳粹,这个时候要跳起来了吧。他继续说道:

“对于我国来说,德国的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是很有价值的资源。如果缪勒先生以及您的伙伴,能为中国提供这样的资源,唐先生保证,未来你们可以在中国生活,保证在中国可以受聘于能够发挥你们所长的机构,或者从中国去任何一个你们想去的地方。当然,对你们的报酬是必不可少的。”

缪勒一仰头,原来是这样!中国人看中的,是德国的科技!他很容易判断这个中国人说的是实话,对于中国而言,德国的价值,确实就只剩下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了。

这个交易可以做!除了他自己的权力,他还有一些同样愿意摆脱困境的“朋友”,他们现在急于要从纳粹这辆破车上跳下来,可又担心被摔死。多数人计划逃亡南美,中国是个共产国家,不过他们允许私人企业,不像苏联那样“极权”,至少可以是一个选项,最关键的,中国是一个超大型国家,美国和苏联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那里对德国人来说,肯定是最安全的。至少先待个几年,风声小了,再去其它地方也不错。

缪勒问道:“你们要求的细节是什么?”

金武怠内心一阵激动,缪勒的这种询问,本身就代表他内心的同意。他从包里取出一份名单,密密麻麻包括数千人,递给了缪勒,说道:“主要就是这些人,至少14。”然后他又说道:“我们非常希望,获得维尔纳冯布劳恩、维尔纳海森堡和赫尔穆特瓦尔特这三人。”

缪勒皱了皱眉头,这可不容易,他们是德国科学家中大名鼎鼎的人物。

他又问金武怠:“撤退的计划呢?”

金武怠回到:“只能是冒点险了,想办法陆路送他们去土耳其或者意大利,我们可以船运通过地中海接他们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然后去中国。”

缪勒又点了点头,现在德国都快被封死了,也没有什么别的更好的路径。他站起来对金武怠说道:“我需要和朋友们讨论一下,我会联系你的。”

金武怠站起身来,向缪勒告辞。德国人才的转运计划,可以全面启动了。不过,中国当然不会只找缪勒一个人,而是几十位高官,准备组织的,是一个输送网络。

好在由于中国与英国建交,现在与非洲和中东的贸易,开始通过印度洋试探性地展开了,除了对美贸易外,印度洋应该算是中国第二个远洋航运的尝试之地,包括对英贸易,也有所发展。战争期间的英国,也需要不少的物资,单单依靠美国也不够。

中国贸易到西欧的货船,自然最大的路径就是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抵达地中海沿岸。现在这样的条件,就可以提供给“人才偷运”。

从1945年的11月开始,就有络绎不绝的德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以各种理由失踪,他们在德国小组和盖世太保的不同安排下,在陆路艰苦地抵达地中海岸,然后被小船送上大船,藏在大船上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然后绕道好望角,最终抵达中国。

这种“偷运”业务,一直持续到德国6月24日战备后的次月即7月。总共超过2000名德国纳粹科技人员被偷运出境,而缪勒等数百德国官员,也通过这种方式,消失在了德国失败的前夕。

维尔纳冯布劳恩和赫尔穆特瓦尔特,被缪勒等人成功地带出了德国,不过没有能够得到维尔纳海森堡,这个德国原子弹的负责人。但是也许这样的结果对中国更好,尤其是瓦尔特这个动力系统上的奇才,他是惊人的新型飞机推进器的发明者,对于中国此时发展的重点更为重要。

二战尚未结束,可是大国之间新的博弈,已经在逐渐展开。就在新中国行动的同时,英国和美国组织的“人才搜寻队”,很快也开始了作业,他们的首要目标,也是中国要求的三人,不过最终他们只得到了维尔纳海森堡。

在战后,其实英美都知道了中国的行动,毕竟当时告诉了不少德国人。不过木已成舟,他们也无可奈何。当然在未来双方敌对的时候,就会把老账翻出来,说中国保护纳粹和劫掠德国的人才。呵呵,历史总是可以打扮的,关键看怎么利用而已。

第243章大国博弈与新雅尔塔会议

1946年3月19日,美国华盛顿白宫总统办公室,总统杜鲁门正在思考着全球的形势。

杜鲁门接替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后,美苏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也影响到了对德国及其周边的争夺上。

总的来说,杜鲁门相比罗斯福,更加反共,因此他对苏联和中国的态度都比较强硬,中国是无所谓,已经履行了对美国的义务,消灭了日本本土法西斯势力,达成了自己的目的,接下来不过就是正常的贸易而已,而且在还清美国的50亿美元贷款前,也不怕美国搞贸易禁运。因为合约规定,中国以轻工业品和食品等还款,如果美国禁运就是美国先违约,而几十项技术在1944年到1945年内均已获得。

而且杜鲁门还不敢对新中国太强硬,因为中国才是现在核导弹上领先的国家。因此两国的关系平淡了下去,但基本还维持着正常的贸易关系,杜鲁门很少提到中国,他现在关心的是德国和澳洲。

杜鲁门反共的态度,对苏联的影响就很大,两国的关系,随着苏联打进了德国,并逐渐向柏林进攻,而变得冷淡和微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