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55章(第1页)

第155章(第1页)

同时议定,在几个重要边境位置,建立边界的“军长级”定期协商机制,解决边境上可能逐渐发生的问题;在远东、外蒙和新疆边境,双方各自开放5个口岸,用来进行正常的贸易,双方的国家进出口企业将进行对接,讨论和安排双边贸易事宜,并使用卢布与人民币之间的“货币互换”方法进行贸易,不使用西方货币包括美元。

未来,中国与苏联领导的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彼此应该积极地展开公平的贸易,在经济上相互支持,彼此交换资源和产品,从而壮大全球社会主义的总体力量,对抗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可能封锁。

在国际上,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尽量相互支持,彼此有不同意见的,尽量先内部交换意见,而不是直接在国际上表示异议。最终无法达成共识的,才能在国际上表示不同意见。

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任何一方,不能破坏对方的布局和行动,总体必须是支持或者回避的原则。

整体上,通过这一次斯大林与毛泽东的谈判,并签署合约,就让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正常化”,两国之间终于能够像两个正常不受干预的平等国家一样,进行贸易和经济等方面的往来,虽然彼此顾忌都非常深。

实际上,与苏联达成协议,在毛泽东看来,并不亚于联合国那些事务的重要性。对新中国来说,中苏关系是当务之“实”,而联合国是未来之“虚”,虽然未来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斯大林也放下了心,对于这种他认为是苏联吃了大亏的结果,当然谈不上满意,不过这符合了当前苏联的最高利益。所以他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与美国和英国的利益争夺上。

斯大林有种预感,罗斯福时代的政策是“大国合作,和平缓进”。但在杜鲁门时代,这种政策已经接近了末尾,杜鲁门有他自己的主张。

美国对于苏联的态度,开始变得非常微妙,除了双方利益上的争夺,也是由美国的地位变化决定的,显然,美国替代英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霸主已经是肯定的了,美苏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在战后激化。没有了德国这个共同的敌人,大家合作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

他敲了敲烟斗,望着窗外正散步的三巨头,毛泽东单独地踱步思考,而杜鲁门和丘吉尔凑在一起嘀嘀咕咕,不由得呵呵一笑。

经过四巨头五天的讨论,雅尔塔会议落下了帷幕,这一次会议,决定了战后几十年的基本格局,被后世称之为“雅尔塔体制”。

按照雅尔塔会议的约定,在各种漂亮的语言包装下,美英与苏联基本划定了双方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并且与中国决定共同发起建立联合国。

但由于中苏的反对,美英发起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金融组织IMF,则与联合国无关,不是联合国成员必须同意参与的组织,而只是美国与英国自行发起的西方金融组织,这让美国很失望,这表示中苏两国,均无意在经济上加入美元圈。

不过中国向美国提出的“自由贸易区”即“自由贸易之弧”的中国沿海开放计划,则引起了杜鲁门的兴趣,他认为这表示中国对于西方自由经济不是没有兴趣,他们与苏联不同,毕竟是一个允许私有经济和私有企业存在的国度。有了这种自由贸易区,也算是美国打开了中国的一扇小门,未来未尝不可能打开中国的大门。

中国在雅尔塔会议上拿到的其它成果是:

一、三国虽未承认中国对日本和朝鲜等地的领土索求,但声明尊重中国利益,尊重这些区域的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经济区。当然声明里面是“中国声明……。,美国声明……,苏联声明……”,看似是各说各话,其实就是承认了这些地方都是中国的势力范围。

当然,现在要他们承认日本这些地方,都是中国疆域,他们是不肯的,这需要未来的实力来决定,暂时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符合中国会前的预期。

二、加入了“贸易条款”,四国同意战后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共同推动发展全球人民的经济福祉。这一条虽然很虚,而且随着冷战的深化,可能就会变成空谈,不过对于中国而言,还是有意义的。总有一些西方国家,会因为这种条款,具备了与中国长期发展贸易的法理依据。

三、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并且在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下,确定了一票否决权的原则。这个原则是由苏联提出,而毛泽东立即赞同,美英也知道,西方在国家数量上大大超越了中苏,如果没有这个权力,那么他们当然不愿意加入联合国,这个组织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协商后还是同意了。而且中国与苏联一样,在普通表决时获得了一个国家三票投票权的权力。1

不过苏联是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个加盟共和国加入联合国,来与苏联一起,构成三票投票权。但毛泽东直接要求了就是一国三票,因为苏联的做法长远看是后患,难道中国用日本或者朝鲜吗?我们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一个超大型的国家,一国三票已经很客气了。在争辩之后,美国和英国还是同意了,这不算是什么大事。

对中国来说,这当然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对于巩固国际地位是好事。

雅尔塔会议后,美英苏立即按照雅尔塔会议的协商,对德国开始了最后的全面进攻!

而美国并没有短期就强化对澳洲日军的进攻,只是将包围圈札得更紧,以防止日军的穿插袭击。他们在等待原子弹。

4月19日,美军战略轰炸机,模仿中国此前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对侦察到的日军在山区的两个重要工业基地,进行了高空核爆攻击,事后公告,要求日本人在五天之内投降!

山下奉文与岸信介等澳洲“新日本”的高层,陷入了极度的恐慌。

对于原子弹的恐慌,其实早在美国人核爆之前,在澳日高层中,已经是非常担心的了,因为日本本土被核爆的详细情况,早就被他们所知,当时日本的本土机构,详细地向他们拍发了电文说明。那个时候他们就开始忧虑了,中国有原子弹,美国会不会有?即使美国当时没有,恐怕也会很快有吧?美国的科技和工业力量,是如此的强大。

至于日本自己的研发,在澳日这里完全没有一点基础,肯定不是短期可以考虑的。

本来与美军战斗到现在,澳日军已经有了相当的信心,别看美国人牛逼轰轰,但在日军的山地丛林战面前,其进展是缓慢的,美军的武器装备远超过日军,可是伤亡率居然与日军相当,每死一个日本士兵,几乎都要交换一个美国士兵,当然日本的移民伤亡比较惨重。但无论如何,这样的交换比下,澳日高层,不认为美国能够长期为澳大利亚付出这样的牺牲。1

但是如果美国有了原子弹,那澳日高层就无法保持这样的信心了。

不过仔细思考和讨论后,他们也绝望地发现,新日本还能怎么办呢?也只有坚持到底吧,如果投降,近四千万的移民怎么办呢?澳新白畜约1000万人,现在死掉了至少450万,这是何等的血海深仇,白人真的能放过日本人?

所以最后的决策就是,坚持战斗到底!把剩下的几百万白畜,分散到各个重要基地作为人质,向美军通告,如果他们轰炸,不管用什么方式,都是在杀死这些“民众”。

不过美国的2颗核弹,最终还是落了下来,幸好无论是山下奉文还是岸信介这些领导人,都不在这两个基地。不过在日军的技术人员观测这两处轰炸的效果后,日本人倒是燃起了新的希望——山地地形对于原子弹效果的减缩,还是很明显的,就犹如此前美军的燃烧弹一样。

除了爆炸的中心地带,即使在几公里不远的地方,有混凝土建筑,就可以抵御。日军此时对核污染和核辐射的体会并不深,认为避开中心爆点就可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