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英国在印度的末代总督蒙巴顿,正在准备印巴分治方案,英国这根搅屎棍,准备在印度次大陆上,留下一个纷争不休的穆斯林与印度教的对峙局面,不过他这一次扮演的搅屎棍角色,得到了中国的大力鼓掌,甚至还要在印度的北方即大山南地区,狠狠地加上一些料。
只要印度是作为大国存在,那么与新中国始终是不可能真正友好的,永远会成为西方或者苏联,用来恶心和影响我国利益的抓手,印度也会利用对我国的敌意,来从西方和苏联获得利益。李思华对此认识得非常清楚,前世时空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争取印中友好的让步。
中国的原则立场,不可能去反对印度的独立,那是对自己信念的侮辱。但不妨碍中国支持“山南三国”和旁遮普邦这样的“民族独立事业”,你们印度要独立于英国,别人也要独立于印度。
中国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革命,支持一切殖民地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和国家独立的正义事业,但这不意味着中国要以付出自己的利益为代价,我们不是圣母、不是滥好人。既然很清楚彼此未来必然为敌,那当下在不影响国家声誉和利益的前提下,尽量削弱印度,就成为必然的选项。
可惜的是,除非采用军事手段,中国目前对印度政治的影响力很差,但军事手段是不能乱用的,否则中国会成为众矢之的。难道中国说,印度会对中国不利,所以我先发制人吗?有人会信吗?这种情况下,全世界都只会认为中国才是大恶人,是新的殖民帝国主义。
想到这里,李思华冷笑。现在印度的独立进程与前世差不多,至少要搞到1947年的8月份。半年多的时间,足够中国让“山南三国”和旁遮普邦,天翻地覆了,山南三国是相当于中国亲自下场,而旁遮普本身就有着巴基斯坦的觊觎,只需要向锡克人提供足够的武器弹药,他们就会努力地实现自身的独立。
对于克什米尔,中国也会亲自动手,占领其西部尤其是列城区域,这也算是大拉达克的一部分,然后将剩下的大部分克什米尔地域,留给印巴去争夺。由于相对于原时空同期更先进的道路建筑技术及更充分的资本,中国既可以从拉达克修路到列城,也可以从喜马偕尔延伸公路到克什米尔西部,事实上,当然是双线并举。
至于到时候印度人的抗议,中国当然是置之不理,凭什么英国人用印度的牌子,殖民了那么多的其它民族和小国,最后你们印度就要继承殖民者的一切?那印度不就变成了新的殖民者吗?这不是典型的屠龙者变成恶龙的故事吗?外交上很容易当着全世界的面怼回去。如果印度想用军事力量,呵呵,到时他们就知道什么叫羞辱了。
中国已经向未来的巴基斯坦的领袖真纳,以及海得拉巴这个土邦,派出了使节,向他们表示中国真诚支持巴基斯坦和这个土邦从印度的独立,可以提供大量的武器弹药并协助军事训练,如果没有资金,甚至可以先赊欠。当然,海得拉巴大公极度有钱,是不愁收不到军费的,最多就是在巴基斯坦上亏损一点。为此,新疆的公路,已经修到了红旗拉普,直接接壤未来的巴基斯坦。
所以让1947年8月独立后的印度军队,首先去面对巴基斯坦+旁遮普,以及海得拉巴的军队吧,海得拉巴土邦其实很大,面积高达21万平方公里,搞一只军队的话,即使战斗力很低,但印度军就高了?先让他们扯皮吧。
中国在此期间会好好协助和管控山南三国的发展。先让1947年,成为印度的无政府之年吧。
第252章中美竞争的准备和苏联康复
1947年2月,春节之前的最后一次政治局常委会议。
李思华汇报了对印度斗争的相关准备工作,以及正在进行中的山南三国社会主义国家独立战争、大山南公路的修筑情况等最新进展。
周恩来和朱德听得牙酸,脊背似乎都在丝丝地冒凉气,太阴险了!李总理为未来的印度,埋下了多少地雷,挖了多少坑?不能不为印度悲哀,给他们二十年,要是他们能让北方平静下来,就算他们有天大的本事了。更大的可能,是永远陷在北方的纷争中,单单一个巴基斯坦,印度恐怕一百年都搞不定。
毛泽东哈哈大笑,又对周恩来摇头叹息:“未来你们外交部可有得忙了,印度的北方,恐怕永远都是国际的热点地区。那个海得拉巴在印度南方,恐怕印度南部,也要乱一段时间。”
周恩来苦笑着点点头,李思华这么一安排,印度恐怕是构不成对中国的影响了。不过未来全球都会知道,中国是印度北方这些国家背后的“大黑手”,每一次事件,外交部可有得忙了,不过,这主要是对李玉振他们的考验。
今天真正的重点议题,是对中美竞争的前瞻,以及对苏联战后康复情况的研究,从而决定新中国自己的策略。
李思华现在是中央对美国关系的主导者,因为她最熟悉美国,了解美国人的性格和习惯。所以第一个问题,是由李思华来做的报告。
李思华首先做了一个预测,就是大概率澳洲的战争,会在1948年结束,其实本来应该今年就能结束的,但不能低估日本人的忍耐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大分水岭本来就是一个陷阱,日本陷进去以后,从1945年打到1947年这三年时间,除了食物仍然可以维持以外,李思华不认为他们的其它战略战资源,包括金属、油料和军工化工原料,还会剩下多少。其战争的潜力,正在逐渐枯竭中。
美国人不可能放弃澳洲,这两年多以来,日本人进行了多次反击,屡屡突破美国人在大分水岭两侧的“城墙”防御,美国人损失也很惨重,到现在为止损失的兵员超过了40万人(澳新军队也死了几万人),已经超过了美国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损失(大约30万人左右)。这让美国人咬牙切齿,恨透了日本人。整个二战,美国人吃亏最大的,就是在澳洲了。
所以美国人在拼命发展原子弹,根据最新的情报,美国人生产原子弹的工艺已经大幅改进,成本大幅下降,所以美国人近期开始加速原子弹的生产,预计到1948年年中,其拥有的原子弹总数,可以突破100枚,足以组织一次对大分水岭“新日本”的全面核打击。
而通过这两年多,美国在惨重牺牲的情况下,也应该对所谓“新日本”的重点目标摸得比较清楚,日本人当然一直在深挖洞,但是很多生产和活动,是必须在地面的,这逃不过美国的反复侦察。
因此未来这一次核打击的杀伤性,会是空前的。李思华认为,所谓新日本,大概率会就此投降,因为他们没有选择了,在这一次核打击后,日本人会明白,如果他们不投降,美国人会有更大规模的核打击,如果下一次是1000枚怎么办?
所以中国需要做好美国终于可以在1948年下半年,结束澳洲战争的准备。在结束战争后,很快美国就会将注意力,转向巩固和发展它的全球霸权,而苏联当然是第一位的敌人,中国也肯定是其第二位的敌人,全方位大国博弈的展开,势在必行。
美国战后短期的地缘战略重点,第一肯定是复兴欧洲,通过让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复兴,在这个过程中深刻渗透美国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并整合他们,使这些欧洲国家成为美国对抗苏联的一线国家。美国擅长于利用“盟友”来消耗敌国的实力,自己则躲在背后操纵,中西欧就是他们很好的棋子。李思华不好直接说马歇尔计划,只能是这样曲线地分析。
第二肯定是中东包括北非,主要原因是石油,在二战后,石油已经成为毫无疑问的人类第一重要的能源,掌控石油的战略意义,全世界的强国都很清楚。中东本来是英国人的地盘,但美国人必然压迫英国,不断让它将在中东的殖民影响,转移美国。
美国通过挂钩黄金形成的美元霸权,通过1945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获得了西方的确认。不过美元并没有能力一直维持其与黄金的比价,未来肯定会放弃锚定黄金,而新的锚定物,没有比石油更有效的,如果能让全球都只能用美元才能买到石油,那么没有黄金,美元也能保持其霸权地位。
其次才是南美等世界三强之外的中间地带,非洲恐怕是排在最后的,此所以我们重点定位非洲革命,因为那里必然是西方在全球的实力薄弱之处。
战后的美国会如何对待新中国呢?
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将取决于与苏联斗争的烈度,以及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实力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