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正在康复中,内部的工业、人口和城市,虽然恢复得很快,但至少需要六七年的时间,也就是从1946年中到1951年,是其恢复的第一阶段(差不多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而到1955年以前,只要斯大林还在,基本上还属于苏联防御性的时代。
如果苏联高速恢复了,必然恢复进攻性,在1955年或以后,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对抗烈度必然升级,中国就可以减轻压力。
所以中国面临美国压力最大的时间,恐怕是从1950到1960年,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内。
在这段时间,美国必然采用各种引诱或压迫的手段,逼迫中国加入美国的圈层,例如使用美元贸易,参与美国的国际经济结算,甚至共同对抗苏联等。否则就是科技和经济制裁。
但是美国缺乏影响新中国的地缘手段,中国已经统一了东亚大陆,而且已经“安排”了印度。美国的地缘支点,最近的只有菲律宾,这将让他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的海军优势,在我们核导弹的威慑下,又有空军和常规对海导弹部队的威慑下,在我们的近海并没有什么大用。
对我们的威慑,主要将来自经济。第一就是中东石油,但恐怕美国在1955年以前,没有那么快就能掌控,还需要通过英国等合力,这很复杂,对我们的威慑是有限的,我们现在对中东石油的需求,也还没有那么迫切。
第二就是与西方的贸易。但我们是内循环国家,这种威慑也是有限的。何况贸易是双向的,封锁我们,也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我们的大市场。
至于科技,必然对我们管控,从西方获得新的科技,除了通过情报战线外别无它法,不用为此而顾忌美国。
美国对我们的最大威胁,其实还是思想上的,他们必然通过文化侵略等方式,来影响我们的民意、舆论,所谓的不战而胜。
所以李思华最后认为,还是需要坚持我们最早的决策,开放沿海一些地方作为自由贸易区,以此暂时维持与美国短期的关系,就可以了,无需做出进一步的让步。我们的目标,只是不要去替代苏联,成为西方的第一敌人,从而赢得充分的发展时间。
在李思华报告后,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还有一些人,他们对美国存着幻想。他们容易被美国帝国主义分子的某些甜言蜜语所欺骗,似乎不经过严重的长期的斗争,这些帝国主义分子也会和人民的中国讲平等,讲互利。他们的头脑中还残留着许多反动的即反人民的思想,但他们不是反动派,他们是人民中国的中间派,或右派。他们就是现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所说的“民主个人主义”的拥护者。艾奇逊们的欺骗做法,在中国还有一层薄薄的社会基础。”
“美国不会放弃搞乱中国。帝国主义者的逻辑,和人民的逻辑就是这样的不同。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定律。我们说“帝国主义是很凶恶的”,就是说它的本性是不能改变的,帝国主义分子决不肯放下屠刀,他们也决不能成佛,直至他们的灭亡。”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他们也是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条定律。俄国人民的革命曾经是依照了这条定律,中国人民的革命也是依照这条定律。”
“放下幻想,准备斗争,这就是我们的策略。”
大家都对毛泽东的讲话热烈鼓掌,毛泽东的讲话,可谓是揭了美国的皮,将他们未来的行动逻辑,说的再清楚也不过了。
周恩来最近一直亲自掌握对苏关系,他前期还专门外交访问了战后的苏联,巩固和发展在毛泽东与斯大林亲自达成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之补充条约》基础上构建的战后中苏关系,同时也是与苏联对边界双方撤军的具体各自行动的确认。
因此由周恩来对战后苏联的重建和康复情况,做了整体汇报,他的汇报,还涵盖了情报机构掌控的很多苏联最新的情况。
周恩来汇报的重点是两个,首先是战争对苏联的摧残情况,然后是苏联快速恢复的情况。
四年多的毁灭性战争使苏联经济遭受空前严重的破坏。法西斯德国,使得苏联近3。5万个工业企业、1700多个城市、超过7万个村庄、700万个以上的建筑,被战火毁坏,超过3000万人无家可归。更不用说可能有3000万左右人命的牺牲。这是苏联承担了与法西斯德国绝大部分战争力量(70%的陆军和55%的作战飞机)和众多仆从国军队进行最惨烈战争的代价。
所以苏联的底子,是毫无疑问地遭到了重创,在工业力量上的损失,可能一度超过了7成,在1946年底,通过战争期间的努力,也只能恢复到战前的7成左右,这是事实。
苏联遭受的直接物资损失,按1940年价格计算约4000亿美元,占苏联当时全国社会财富的1╱3以上。战争使苏联工业产量比战前缩减,相反美国工业比战前增长了约一倍,苏联工业对美国的差距又拉大了,他们需要重新追赶美国。
但是苏联的速度很快,意志坚决,行动果断。在1946年尚未结束与德国的战争前,就提前启动了其恢复经济的1946~1950年的第四个五年计划。目前发展很快,预计到其四五计划结束的时候,肯定能够恢复甚至超过战前的经济总水平。
在周恩来发言之后,李思华补充发言。
她首先进行了一个预测,就是苏联到1950年,经济肯定会大大超出爆发苏德战争的1941年,预计会超出20%左右。说到这里,几位常委都有些惊讶,苏联真厉害呀。
李思华对此也是充满敬意。1920年的苏联,工业只有美国的1%。而二十年的时间,他们就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现在二战的伤痕还累累,但其狂暴的增长又开始了。
难怪前世苏联崩溃后,美国一定要赶尽杀绝俄罗斯。因为单单这过去的历史经验,就让美国人担心,一旦那个苏联归来,美国人将不再是对手。这就是《三体》里的那句名言所说的道理:“宇宙中最高的敬意,就是对你赶尽杀绝。”
她还用GDP模式,大致预计了一下到1950年各国的国力对比。估计美国会超过3000亿美元,而中国将达到2000亿美元(14%左右增长率5年,以1945年的1100亿美元为基数),苏联将恢复增长到1000亿美元左右(以其公布的工农业总产值为基础估算),正好是三个台阶。而英国估计不会超过400亿美元,法国和西德则在300亿美元上下,与三大强国相去甚远,已经跌出了第一集团。
在三大国中,虽然苏联看似GDP很落后,但其增长率,恐怕至少在1955年以前,都会超越美国和中国,甚至这种趋势,可以一直维持到1960年。这是因为,战后苏联获得了德国和很多仆从国的财富和工业力量,补充了其战争损失的很大部分,而且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苏联的人均资源优势,将在这一段时间得到充分的发挥。
中国的GDP在1950年可能达到2000亿美元,可是千万不要以为中国的力量,真的届时就是苏联的2倍,否则在刚过去的1946年,中国岂不是苏联的接近3倍力量?账不是这样算的,因为含金量不一样。
苏联的1000亿美元,是对应1。6亿出头的人口的,人均GDP几乎超过了600美元,而中国的2000亿美元,是对应6亿多人口的,人均只有300美元。单单这两个数字,就知道各自在极端情况下,能动用的国力比例是不一样的。中国,仍然处在大多数GDP必须用来维持基本生活的状态。
更不要说美国3000亿美元的GDP,对应的是不到1。7亿人口,人均GDP更是苏联的3倍。
美国在二战时,可以将GDP的近50%转化为战争经费(最高900多亿美元),如果中国也这么干,民间会贫困到何等程度?只能说根本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