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66章(第3页)

第166章(第3页)

西方文明的形成,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蒙古西征,带给西方一整套的游牧国家体系;第二是海盗历史,所谓民主、自由、独立,则来自海盗。所以他们的文明,是“游牧”与“海盗”的结合。

至于文化,多数确实来自阿拉伯人,数百年的帝国让当时的阿拉伯诞生出灿烂的文化和知识体系,这些被西方人所吸收,在其后的过程中,他们又从中国盗窃了很多知识,例如天文学和哲学,在这些基础上才发展出西方自己的文化,不过这些文化,一直到现在,还看得出阿拉伯和中国的文化痕迹。

所以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实为“文艺造假运动”。

其它包括亚历山大东征不存在等,也列入了中国对西方历史的确定。

这是中国以世界五千年来唯一存续的文明原住民的身份,以观察了世界五千年文明发展并与之交流的资格,对西方的历史做出以上的“判决”!

这整个一套的历史逻辑,已经形成了广泛的教材,现在中国可谓绝大多数人,是人尽皆知。所有以前民国时代的西方历史,都已经被清出了课堂,少数保留在图书馆的著作,则全部用标签标明:“西方伪史”;所有的西方作者,则被标上了“西方古代小说家”的铭牌,而不是“历史学家”。是的,此后中国对所谓西方历史学者的态度,包括很多过去的大名鼎鼎的学者,就是认证他们是“古代小说家”!

其实,李思华对于中国历史部分,是很有把握的。因为前世的2022年,这一套逻辑,已经被中央所认同,并组织了高层进行官方学习。至于西方历史,则是她合成前世的“怀疑西方派”所提出的疑点而“大成”的,至于是否真实,她根本无所谓,要的只是对全球历史的诠释权和定义权。至于未来西方肯定会因此气急败坏,谁在乎呢?到时看看全球的其它地域,到底是信中国的,还是相信西方自己的神话呢?

西方不是当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吗?那就让我们给你们的小姑娘好好打扮一下!

除了历史,在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美术、建筑、雕塑、音乐等领域,都组织了强大的团队,创立了初步的中国学派的理论,虽然还很不完善,但毕竟有了自己的一套。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人才淘汰的过程,一些崇洋媚外的学者,都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了出去,文化禁入令,正是为他们所设。

通过各学科中国理论的创立、完善和教育传播,文化部与宣传部这样的文化和舆论战斗组织,从小学到大学的全体系爱国和社会主义教育,大学以及文艺界的评级、刊物、晋升中国体系等等,李思华觉得中国在抵御美国的文化入侵方面,已经做好了准备。

对于在新中国旗帜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李思华有着充分信心,与前世不同的,中国这些年发展顺利,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而且没有形成前世那样因为挣钱,而人民心理压力巨大的情况,人民对于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很高,革命的觉悟也要比前世高。

至于弱点还是有的,那些民国时代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很多膝盖早已泡软了,根本就站不起来。这些人未来必然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高呼“中美友好”的呼吁者和支持者,碰到美国咄咄逼人的时候,他们一定呼吁中国退让,根本不会去管国家利益的。但是泥鳅翻不起巨浪,整体还是可控的,文化禁止入令和舆论战士们,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现在的情况,要比她前世1980左右开放的时代,好得多。这十年来,文艺和文化作品开始迅速发展,并没有因为原时空的极左,而导致民间缺乏知识和娱乐“粮食”,以至于在开放时,太多的人脑子空空,很容易被西方文化占领。而且再有10年,新中国文化,应该能够走向一个繁盛的时代,本土文化的强势格局,就会对美国的文化入侵产生强大的抵抗力。

当然,要谈到反击,那自然要等中国经济达到一定的高度,例如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她前世联合国定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需要至少30年的努力。尤其1950~1965这十五年左右,李思华预计人口增长率是最高的,有可能达到年均3。5%左右,即每年新增2500万以上,甚至高峰时期超越3000万人的新生儿,原时空新中国就发生了同样的现象。

人口出生率很高,自然会延缓人均收入增长的速度。但李思华与毛泽东反复权衡,认为不应该去“限制人口”,只是鼓励民众,每个家庭尽量控制在3个小孩之内,因为粮食足够,而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已经建立。大量的新增人口,能够被培育为工业化的有消费力的人口,使得大市场的发展建设具备强劲的后力,同时让中国在20年后具备一代的优质人口。所以强调的是优生优育,而不是计划生育。

经过政治局的讨论,中国迅速地同意了马歇尔的来访。不过由于美国政府仍然忙于欧洲北约、西德等事宜的处理,实际上的访问时间,要到半年多以后,即1950年的1月。

第263章中国对外情报和行动局(CFIA)

黑色的轿车停下,打开车窗,唐干林习惯性地左右看了一圈,才下车。他走到国务院办公厅的侧门,早已等待着的警卫,将他带进李思华的办公室。

看到李思华,唐干林那张似乎永远不露声色平静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这两年他并不多见李思华,忙着全球布局,经常好几个月,才来向李思华汇报一次最新的进展,有的时候,是向政治局常委会汇报。

他现在是中国对外情报和行动局的局长,这个局,被美国等西方情报机构称之为CFIA,是“中国、对外、情报、行动”这四个词英文的首字母拼合,已经被西方列为全球几大情报机构之一,在他们看来,FIA无疑就是中国的克格勃。

其实并不是,因为在中国,内部安全与外部情报,一直是两条线。内部安全和反间谍由李克隆负责,而对外情报和行动,则一直由唐干林负责,经过长达十五年的发展,现在CFIA在全球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以及若干精锐的海外行动小组(下属特勤局)。

实际上,中国的这种格局,更类似未来的美国情报组织,CIA主要对外,而FBI主要对内。同时,军队的情报系统则是独立的,由总参下属部门执行。

唐干林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国国家情报总监,领导着国家情报分析中心。这个职位并不意味着他是中国最高的情报负责人,实际上没有人允许有权力,掌握所有情报部门。情报总监是一个协调性职位,从各个部门获得情况,然后在分析中心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这个职位在必要的时候,协调组织各个情报部门,统一力量行动。

见到唐干林干,李思华很高兴。这些年来,唐干林无疑一直是她最信任的人之一,协助她处理了无数的难题。

在李思华关心地询问了唐干林家庭和孩子的情况后,谈话逐渐步入了正题,即CFIA在未来数年的战略规划。

唐干林汇报说:“按照中央指示。在未来五年,我们将着重发展科技情报、企业情报、金融情报、革命区情报和中东情报这几个方面的网络,提高情报质量。”

CFIA并不注重发展所谓的“超级间谍”,而是注重发展情报网络,形成对基础情报的全面掌控。

科技情报指的是当代几大重要新兴产业的科技情报,最重要的就是电子信息产业。

中国在1945年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晶体管电脑后,并没有向全世界公布,所以一直到现在,各国都以为美国在1945年研制成功的电子管电脑,是世界的第一台电脑,殊不知中国在去年已经研发成功了初步的集成电路,现在的中国计算机,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第二代计算机系统。

目前中国已经尝试将电脑应用于军事、科研等领域,但显然还无法大规模推广。在这个过程中,获取和吸收美国为主的相关科技情报,还是很重要的,短期的技术领先并不算什么。

李思华不是技术专家,在研制计算机时,她也只提供了逻辑门、集成电路、晶体管计算器、二进制、编程功能、程序存储体系结构这几个概念,对于以电脑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后继发展,她无能为力,需要依靠中国科学家们的努力,而海外情报,也应该为此添砖加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