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李思华期望的微型计算机系统,估计没有个再十年,是看不到的,集成电路等科技的成熟度还差得太远。新时空新中国的芯片和其它相关科技,虽然并不太落后于此时的美国,但离开科技实用也还差得远。
另外,电子信息科技中的通讯技术,则是另一个情报获取的重点。计算机加通讯,其实就是未来网络社会的基础。
其它重点,还包括生物医药和材料科技。有些重要的科技,例如燃气动力系统和各类机械车床,其实新中国掌握的基础还不错,只不过这类科技,需要长期的实验数据积累,不断改进,不是获得一次情报就可以的,所以不可能作为情报重点。发动机这种每隔几年或十年就是完全复杂更新的一代,原来的必然落后,关是靠情报是不行的,需要自身的科研力量逐步赶上。
而企业情报,其实是“巨头追踪”,李思华早就向唐干林提供了一张表格,涵盖了她所知的会在二战后崛起的西方科技巨头,以美国为首,但也包括一些欧洲尤其是德国和英国的巨头。在这方面,不急于取得什么科技成果,而是在内部收买能够接触到他们科技的人员,扶助他们在内部晋升,从而在未来源源不断地取得他们科技发展的关键情报,又不引人注目。
金融情报,则是利于新中国进行李思华熟悉的当年金融运作的情报。大的金融事件,李思华当然了解,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导致黄金相对美元飙涨、例如两次中东石油危机等,但很多较小的事件,她也没那个记忆。需要情报机构的补充。
革命区情报,则是指中国重点推行世界革命的地区,例如印度次大陆,CFIA就应该将其渗透得像一个筛子,获得国大党的详细情报。在非洲,也要逐步发展这方面的能力。
中东情报,自然是因为这里是未来数十年国际风云际会的地方,围绕着石油这种最重要的能源,美国西方、苏联和各种穆斯林势力,在这里演出了一幕幕的攻防。
整个框架实际上是李思华要求的,唐干林来汇报的,则是具体的执行计划和细节规划。
中国对外情报机构的获取情报目标,与此时的苏联有着巨大的差异。苏联重视的,当然是政治和军事情报,其次是军工科技情报,都是最困难的,需要“超级间谍”,而他们也有这个条件,对于西方而言,单单是大萧条期间,就为苏联提供了发展间谍的沃土。
而且那个年代,有非常多的西方左派知识分子,同情或者崇拜苏联,例如后来著名的苏联间谍菲尔比,毕业于剑桥三一学院,还有英国王族的血统,照样被共产主义所吸引,成为最成功的苏联间谍之一,他甚至坐上了英国秘密情报局第九处苏联处处长的职务,全权负责捉拿苏联间谍,一个苏联的克格勃担任英国秘密情报局苏联情报处处长,这在历史上也是第1次,成为冷战间谍史上最大的黑色幽默。
中国没有苏联的条件,不是白人种族,远东这个遥远的地方,对当时的美英知识分子毫无影响,除了用钱收买,几乎不可能靠意识形态来影响和发展间谍。更何况,未来二三十年,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发达国家的人们,很难相信社会主义的体制会胜过他们“美好的生活”。
当然中国也不需要,李思华对于这几十年美欧的政治和军事上的主要发展脉络清楚得如同掌上观纹,无需在这些方面耗费情报资源。
所以相对于苏联,CFIA的目标更多的是西方科技和产业,使用的方法则是长期发展,逐渐嵌入,细水长流,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谈话中,李思华想起了原时空1968年主动向克格勃送上门的美国海军少尉沃克,此人将其它3名家人发展为苏联间谍,形成了一个海军家庭间谍网。
他曾经是美国核潜艇部队的密码通讯人员,少校军衔,受过系统的反潜作战和通信训练,了解许多美国海军核潜艇基地及反潜作战方面的高级机密。17年的间谍生涯中,他向苏联提供了美国海军全套的密码系统,以及全套水文资料,甚至包括美国海军司令部与各个航空母舰的所有密钥表。使得这17年美国海军的几乎所有行动,对于苏联变成了单向透明。最后如果不是沃克的前妻举报,这个4人组成的家庭情报网,应该还能为苏联服务很多年。
从这里得到启发,她提示唐干林,应该尽量寻找一些低职位的西方军官,主要是贪钱的那种技术军官,例如通讯和研发领域的。他们现在可能还接触不到什么机密,敏感度很低,不会引起对方情报机构的关注,但是未来就不一定了,可以花小钱先养一养,也许未来会为我们做出很大贡献也不一定。
对李思华而言,五十年代的情报,除了少数关键的科技之外,其实对中国没有什么大用。所以应该一切着眼于长远,而不是急功近利,想着很快就有什么大的突破。
她把这重考虑对唐干林详细说明了,要求CFIA需要部署的,不仅是一张“暗网”,更必须是一张“深网”,不露声色地吸纳一点一滴的情报和信息。
CFIA的全球布局,在默默地进一步完善,一个以发展十年后重要间谍为目标的行动,以美国和英国为重点,开始执行。
美国圣地亚哥,在美国的西南角,这里有着美国本土最大的海军基地。
加西亚嘴上骂骂咧咧,刚从棒球比赛现场出来,他喜欢的那只队伍,输得一塌糊涂,让他非常恼火。
他感到什么都不顺,前不久和妻子离婚了,因为他投资的酒吧生意不好,欠了一笔钱,也维持不下去了。被妻子多次嘲讽后,一怒之下两人就离婚了,他也不觉得有什么惋惜的,他早就看那个娘们不顺眼了。
负债累累,离婚了,就连看场球他娘的都不顺,这让他心里如同烧了一把火。那么事业呢?想到事业,他不觉又叹了一口气,他可不觉得自己的事业有前途。
在外人看起来,他应该还不错,毕竟是个美国海军的少尉技术军官,干的又是通讯,这是很稳当的职业。军官的收入虽然不算很高,但在社会上至少也是中产阶级。
可是他需要钱,靠那份薪水的话还钱要到什么时候?而且他一向大手大脚,那点薪水还不够他平时消费的。要不然他一个通讯军官干得好好的,怎么会想起来去投资酒吧?结果积蓄全砸进去了不说,还欠了很多钱。
怎么办呢?每个星期都被人追债的感觉可不好。要是军队里知道了,更不是什么好事情。需要赚钱啊,加西亚痛苦地思考着。
自己只是一个通讯军官,擅长的就是无线电通讯、密码技术等纯粹军队的活,说白了算一个技术男,而且又不是那种很高技术的,实际上就是海军通讯系统的一个操作员,能有什么赚钱的方法呢?他已经焦虑了一个多月,可是仍然找不到什么有效的方法。
“嗨,加西亚!”
加西亚扭头一看,是前几天才在自己酒吧认识的一个男人,他当时正在应付着债主,客人看到吵架,几乎都走完了,这个男人却走了进来,坐下来喝酒,看到债主走后,还走过来安慰了他几句,说他很喜欢这间酒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要太过忧心,让他痛苦的心情有了几分安慰,所以对这个男人,他还是有点好感的。
“嗨……,你是,你是哪个安东尼!”他终于想起了对方的名字。
“哈哈,那天在酒吧见到你后,我开始有了一个想法,不如我们找个地方,请你喝一杯,谈一谈?”安东尼爽朗地说道。
加西亚不知道这个安东尼,找他有什么事,不过他正好是休假日,正好心情烦闷,有个人陪着喝杯酒也不错。
安东尼是个拉丁人,不过英语说得很不错,也没有那么重的口音。据他说,原来在墨西哥上过大学,后来移民到美国,现在做一些金融投资的工作,在一家投资基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