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71章(第2页)

第171章(第2页)

所以两人对于说服巴国的上层建筑是充满信心的。实际上,两人都非常激动,这是巴基斯坦的大机遇,中东石油的战略重要性,现在大家都知道,而中国此举,无疑是将巴国作为其与中国阿拉伯之间贸易的跳板,这让巴国的战略地位极大地提升了。

对于美国和英国可能的压力,两人也不在乎,国家刚刚独立未久,正是“民气”最鼎沸的时候,明摆着对巴国有着大好处的事情,美英现在有什么力量,逼迫巴基斯坦吃亏?这可不是原时空,巴国需要依赖美国提供军备,从军事和政治上对抗印度的时代。

印度南部新成立的安得拉邦,首府就是此前的海得拉巴,这是一个面积37万平方公里的大邦。

在境内中部东高止山的密林里,游击队中一场决定安得拉命运的会议,正在进行中。

维拉桑面容平静,但内心却汹涌澎湃,挚友甘纳什正在慷慨激昂地演讲。他们是为了建立印度次大陆第3个中国模式的共产党“海得拉巴共产党”而在此聚会。维拉桑和甘纳什与迈达维他们一样,都在中国经过长期训练。但他的团队中现在有着很多原来苏联支持的印共的人,在苏联与中国协议将次大陆交给中国负责推广革命后,印共失去了支持,很多人转而投向他们。

在北方两大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对他们的刺激很大,眼看北方的两个共产党都可能要建国了——他们已经完整地解放了五个邦,完全具备了建国的条件。

维拉桑和甘纳什等人商量下来,决定自己组建“海得拉巴共产党”,他们自认为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但同时也有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不甘愿成为北方两党的附庸或者部下。

两人都是海得拉巴人,印度南部本来就与北方的差别很大,甚至可以说是民族与习俗的完全不同,这对他们的决定影响很大。而且他们觉得安得拉地域是印度资源最丰富的邦,面积广大、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且有铁有煤,有发展工业的基础,何必去仰人鼻息呢?

在他们与中国军事顾问团派到海得拉巴的小组(组长林牧盛)等人协商后,林组长立即发电报给顾问团,很快得到了同意。未来中国将开辟对海得拉巴根据地的“物流专线”,在他们的根据地建立干部培训学校,定向支持他们,也承诺会协调未来北方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他们正义的事业全面支持,包括派遣军队参与战斗。

野心和信仰的共同作用,加上中国的支持,次大陆的第三个共产党的成立,就显得理所应当。

海G成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建军,将原来的游击队转变为类似北方两党的正规军,兼具游击战与正规战的能力。不过他们此时的兵力还比较少,在扩军后也仅能编成3个旅,总共一万多人,但是中国谚语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焉知同志们未来不能打下一片社会主义的新天地?

在维拉桑他们的海G建立后的几个月内,“泰米尔纳德共产党”、“卡塔纳克共产党”等好几个党都秘密成立。喀拉拉邦最早在苏联影响下成立的共产党也因此改名为“喀拉拉共产党”,不过他们的思想仍然是议会斗争,争取地方执政(原时空他们确实在此邦执政30年),虽然思想路线不同,但至少此时是“友党”。

中国模式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已经遍布印度至少20几个邦。与此前在次大陆主导性的议会斗争、社会改良的“印度社会主义路线”不同,激进知识分子和一些底层的人士,开始倾向于认为中国路线才是对的,没有武装斗争,不彻底消灭剥削食利阶层,根本无法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巨大影响,其涟漪开始波及全印度。

1952年10月,印军主力从那格浦尔东进,通过东高止山脉的缺口,像是一把三叉戟,兵分三路,南攻婆罗门布里,北攻贡迪亚,主力则在中路,直扑切蒂斯格尔的腹心杜尔格一带。

由于建立了良好的情报网络和民兵监视系统,印军的行动已为革命军所掌握,实际上,现在印军的行动对于革命军几乎是“单向透明”的,这这是中国模式革命思想的威力,动员到最底层的群众,他们自动地就形成了一个最有效的监控网。

因此,中路敌军在越过彭达拉之后,就遭遇了革命军准备好了阵地的阻击战,而另外南北两路则被革命军诱敌深入,尤其是北路印军,在他们猛攻贡迪亚的时候,却被从山区穿插和急行军而来的革命军一部截断了后路,遭遇了南北夹击的包围战。

印军中路军试图救援他们,但是派出的部队,反而被早已准备的革命军“围点打援”包围,在印军不及支援的时候,集中火力歼灭了援军,而印军北路军失去了援军后,在4天3夜的抵抗后被歼灭。

北路军的覆灭和中路军一部的被歼,使得印军只能承认行动失败,他们被迫撤退,而无论是中路还是南路军,都在撤退中损失惨重,被革命军一路追击。

在这一次战役中,双方的空军第一次参战,展开了空中角逐,不过双方的空军都很稚嫩,对于地面战斗的影响有限,印军的战机损失多一些,但并非革命军空军比印度空军优胜,而是大量博福斯40高射炮的战果。

战后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复盘中,赵云腾们发现,原来此时的美军军官,战术上并不高明,他们习惯了一路平推,因为美军自己是高度机械化和依靠火力的。英军军官也没能为印度军队量身定做什么有效的策略,因此整体印军就显得很呆板。对于革命军采取的“中国式战术”,例如大范围、中远距离的快速穿插、断敌退路、阻敌增援、避实就虚、迂回包抄这一套,非常不适应,这也是此次印军快速失败的缘故。

在赵云腾想来,这些美军军官,有点像原时空朝鲜战争初期那样,同样对于中国的战术不适应,不过他们也会逐渐进步。

整个“次大陆东部红色根据地的第二次反围剿”结束,印军的损失超过了10万人,不得不退回去。

大约是连续两次大失败的缘故,国大党印度不得不沉下心来,而且他们的财政已经几乎要破产了,实在打不起大仗。此后的时间,双方小规模的游击战和“扫荡战”,几乎是每天都会爆发,但大规模的战役,却没有再展开,因为双方都没有把握,都在等待形势的变化。

尼赫鲁和国大党痛苦地发现,他们快速统一整个印度,建设民族强国的梦想,已经破产了,次大陆的角逐,注定了是一场长期的战争。

1953年1月,“比哈尔与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以及“奥哈尔与恰蒂斯加尔人民共和国”建国,不再承认自身是印度的一部分,而是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立即予以承认,而巴基斯坦和山南三国随后跟进。

国大党印度自然激烈的反对,在联合国还提出了议案,要求谴责中国和中国支持下的新殖民主义,美英法支持他们的提案,但是被中国和苏联联手否决。

印度次大陆已经成为全球最知名的热点新闻地区,就像是原时空的巴勒斯坦和中东地区,或者是阿富汗战争中的阿富汗。各国每天的新闻播报中,几乎都有来自次大陆的冲突新闻,而全球的战地记者,几乎有半数,都是在印度。

伴随着次大陆的冲突和战争,中国“强悍”的形象开始在全世界变得具象。在中国支持下,几年之间连续5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和次大陆出现,在西方高度警惕的同时,也使得中国像是此前的苏联一样,成为了全球社会主义革命者心目中的明灯。

中国在次大陆成功的革命,也刺激了苏联的反应。使得他们决定,加速苏联对世界革命的输出。

波斯(伊朗)成为了斯大林重点思考的目标,取得南部出海口,到印度洋温暖的海水里洗士兵的靴子,一直是俄国人的理想之一。历史上俄罗斯无数次地与英国等在伊朗角逐,但在苏联建立的这段时间,英国人将俄罗斯人在波斯的存在,几乎完全消灭了。

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英国正在勉力维持其全球存在,但实力有限,只能是步步后撤,苏联则已经大致疗治了二战的创伤,国力正在迈向新的高峰。一减一增,也许就是苏联的机会。而通过二战,实际上苏联加强了对中亚的控制,或者说,中亚地区,从哈萨克、乌兹别克到土库曼,都基本稳定了下来,可能制造麻烦的家伙,早就在二战中被送上了战场,消失在德国人的炮火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