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 > 第175章(第2页)

第175章(第2页)

“革命政党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南美现在的社会主义党派,是缺乏严格严密的组织性和坚韧的革命精神的,大多数很松散,与其说是党,不如说是彼此思想相近的团体,被帝国主义一打就散。”

“南美与中国有一些类似之处,城市是资本主义力量集中的地区,而农村则以大地主种植园为主,实际上是其薄弱之处。因此建立山区农村根据地的策略,相比苏联模式的发动城市工人,更符合南美的现实。把农民组织起来,革命政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才有本钱与资本主义长期周旋。”

“长期革命战略,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点把火就走的所谓革命模式,在中国这都不算是革命,被我们叫做流寇主义。所有的流寇,不但难以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反而会招致群众的厌恶,最终被帝国主义消灭,战略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确定在哪里建立根据地,根据地如何运作,如何建军和壮大等等,没有一整套严密的策略,所谓革命,不如说是盲动。”

“农村革命教育,就是主席说的发动群众。在革命之初,能有多少人理解和支持革命呢?对农村分田地可以取得农民的初步支持,但是要长期坚持,不把他们动员起来是不行的,只有群众理解了革命的意义,他们才会毫无保留地支持革命,使得革命获得强大的基础。这就需要在农村实施革命的教育,不断向革命提供教育后的积极分子,获得长期的人力基础。”

“托派理论对于南美而言,很明显的,也并不是完全地适合,必须加以改造,吸收其它理论的合理之处。南美的革命,最终是需要南美特色的革命理论和革命战略的。”

赵云腾的阐述让格瓦拉非常震动,近期的学习中,他已经能够隐隐约约地认知南美当前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很多薄弱之处,赵云腾的阐述,让他升华了这些认知,他似乎已经知道,南美的革命应该怎么办了。旁边的一些南美学生,也陷入了深思。

赵云腾看着这些认真的革命青年,内心不由得有些激动,这就是革命的大时代!前世在他穿越前,世界革命已经进入了低潮,再也看不到如此之多的青年,立志奉献革命,不怕杀头牺牲,不怕颠沛流离,虽然其中很多人会牺牲,很多人会退出,一些人最终会叛变,可是他们的热情和努力,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这是一个真正勇敢的时代,不是那些怂人的时代;没有那么多的所谓大棋,只有斗争和牺牲;这是真正的觉醒年代,不是金钱至上的年代。格瓦拉出身贵族家庭,卡斯特罗的父亲是有名的种植园主,他自己读到了法律博士。可是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投身革命,这样的大时代,也只有这三十年!

他们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有很多性格上和生活上的弱点,但他们仍然是宝贵的革命种子。

赵云腾接下来又与格瓦拉,探讨了很多其它方面,包括城市革命如何配合农村根据地,面对资本主义军队讨伐的游击战争,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体系等等,让在场的南美学生都觉得大开眼界。

等到赵云腾告辞的时候,天都快黑了,他们还依依不舍。

格瓦拉感觉自己的心中,仿佛有着一团火焰在燃烧,燃料大概是自己作为革命者的热血吧,他预感到,南美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风潮,也会逐渐地“星火燎原”起来,他渴望着,尽快完成学习,带着新的先进理论和思考,返回南美,投身这个革命的大时代。

中国共和纪元2795年,即西元1954年的世界,已经看得到遍布全球的星星之火,这些星火,有的会熄灭;也有的,会燃成大火,照亮整个世界!

第277章尼赫鲁的一日三叹息

国大党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那格浦尔。

尼赫鲁在窗台上出神地望着街头,典型的印度特色,到处是牛车和牛,间杂着少数的轿车。街头小食铺散发的混杂咖喱味,他在三楼都闻得到。

昨天到达的时候,警卫原来给他安排的是城郊安静的官邸,不过他还是执意要住在这个他曾经几次下榻的宾馆,看到这熟悉的一切,能够让他感受到,这才是他熟悉的、深爱的那个印度。

已经是1955年了啊,尼赫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回到屋内,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衣着,需要去参加那个重要的会议了。注意到镜子中的自己已经是满头的白发,掩映出的是一个憔悴的老人模样,他又忍不住叹气。

整整7年多的煎熬呀,独立印度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红色中国支持的暴乱一波接着一波,永无休止。在政治和军事动荡之中,国大党原来强力的组织也疲于奔命,民众的撕扯越来越厉害,现在国大党已经难以团结全体国民了。

甚至连“社会主义”这个词都不能用了。国大党原来也号称社会主义,因为他们也有着最终要实施土地改革的雄心,他们也认可没有土地改革,就没有印度的未来。可是不能像是那些叛乱者那样消灭他们所谓的“剥削食利阶层”,国大党的基础是觉醒的印度知识分子和青年,而他们多数都来自这个红色叛军们称为的“剥削食利阶层”,为什么不能求同存异,通过和平的手段改良社会呢?一定要让印度陷入铁与血的旋涡呢?现在好了,国大党的多数人都坚决反对任何的“社会主义”,他们仇视那些站起来反抗的穷棒子,决心与他们势不两立。

但是这种政治趋势,就使得国大党更难以团结底层的民众,任何的土地改革都变得更不可能。国大党最大的骄傲,是建立了从村、区、县市、省直至中央的各级党组织。这些组织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起着与政府机构平行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基层,几乎就是在维持当地士绅的权力,底层民众对于他们日益敌视,再怎样预防,也很难防止红色势力将他们病毒一样的思想传播到这些乡村和城区。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国大党的根基正在一天天地削弱,唯一能让它重新强大起来的,就是打败和消灭红色叛军和他们的根据地。

但是谈何容易呀?这几年每天不都是在为此努力吗?

西元1952年10月的围剿失败了,本来是打算1953年重整旗鼓,再次进攻那两个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但是一直拖到了现在,为什么?因为不仅是这几个邦的问题呀,在1952年的失败之后,特伦甘纳(海得拉巴)、安得拉、泰米尔纳德、卡纳塔克这些邦,赤色势力迅速崛起,他们都学会了那一套,游击队开始不断出现和壮大,将这些邦搞得天翻地覆。

甚至在西部也不平静,拉贾斯坦和吉吉拉特这些穆斯林势力强盛的邦,趁着独立印度的内乱,在巴基斯坦的暗中支持下,穆斯林组织了很多游击队,他们学着东面,虽然不是赤色势力,但这种宗教势力的破坏性,一点都不逊色于红色势力。

就算是自己现在所在的这个从中央邦中分出来的马哈拉斯特拉邦,又何尝平静?还不是有很多游击队出没?之所以没有形成大的风波,只不过是因为这里一直是印军重兵屯驻的地方罢了。

现在国大党印度能够牢固控制的地方,不过是北方邦和中央邦这两个印度本土基本盘的地域罢了。这就导致了税收锐减,财政窘迫,现在庞大的印度军队,其实主要要依靠美援才能维持了。

所以最近快3年的时间,印度一直是忙着先镇压各个地方的游击队,恢复秩序,南方本来以为已经平静,驻军只有20万,可是在3年中,逐渐增加到了快40万兵力,而主要的对手即“比哈尔与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以及“奥哈尔与恰蒂斯加尔人民共和国”这两个叛乱势力,又在中国人的支持下迅速扩大了军事力量,印军并不敢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发起决战,万一输了,可能印度就真的整体崩溃了。

一直到1954年的下半年,决战的呼声才再次高涨,包括尼赫鲁在内,都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南方的红色叛军根本无法消灭,他们此起彼伏,尤其从“奥恰国”那里,开辟了成千上万的对南方红色游击队的武器弹药资源小道,印军天天报告消灭了这里那里的游击队,结果游击队的活动反而更加猖獗,而印军的士气反而在逐渐磨灭,日积月累,这三年印军在南方的死伤已经超过了十万多人。

但是成果呢?简直可以说是没有,游击队就像是剪不完的韭菜,消灭了一茬,又冒出更茂盛的一茬,而且越来越狡猾,中国游击战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现在各个叛区,据说就连老太太都很清楚。

印军的军纪不好,下乡剿匪,总是造成血腥事件,导致每个地域的民众对于印军变得越来越仇恨,反过来他们对于叛军就越来越支持,以至于印军的行动,几乎不可能逃过游击队的视线——到处都是他们的眼线。而围剿失去了突然性,又怎能消灭那些跑得比兔子还快的游击队员呢?

财政可以说是完全枯竭了,已经加了两次税,再加税,国大党就要失去各地的支持了,代表各地各方利益的议员们,已经非常不满,他们不是不知道镇压红色势力的重要性,可是要动他们金主的利益,那就是不行,但钱又不可能从天上飞下来。

对于中国,尼赫鲁们不是没有想过缓和关系,但是种种努力完全白费。中国是铁了心地要赤化整个印度次大陆,他们在骨子里认定了国大党印度不可能会是他们的朋友,反而对于红色势力的支持每年都在加强,在1954年按照情报,“比孟国”和“奥恰国”的武器更换的规模非常大,他们的军事实力增长的速度,完全不逊于印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