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掀开锅盖,先翻炒了一下锅里的鸭子,确保没有烧干炖糊便又盖上了锅盖。
盆里的鸭血已经凝固,江孜小心翼翼的倒出来,切成小块——做鸭血粉丝汤其实是需要用到老鸭汤,鸭架炖汤也是可以,但是统统没有,江孜选择了每天灶台上都会炖着的大骨汤。
锅里倒油把葱姜蒜炒香,倒入奶白的大骨汤,烧开后把鸭血和油豆腐都放进去煮上几分钟,然后加入早就泡好的细红薯粉,煮熟,撒入适量盐与白胡椒粉就可以了。
江孜用小勺舀了些汤尝了尝——味道还不错,简易版鸭血粉丝汤成功。
鸭血粉丝汤仍旧温在灶上,旁边锅里的姜母鸭只剩下薄薄一层褐色的汤汁,江孜弯腰往炉膛里加了几根柴火,把火烧得更旺了一些,大火收汁,锅铲只是随意的翻炒几下,褐色的汤汁瞬间被吸收和蒸发了,锅底只留下一汪清澈清亮的鸭油。
姜母鸭可以出锅了,江孜忍不住先夹了一片生姜,烫得直呼起,可嘴里的姜片味道极好,一点儿姜的辛辣都没有,反而因为被香油和鸭油浸润过后,添了些鲜甜的滋味。
姜片这般好吃,鸭肉更不用说了,炖了半个时辰的鸭肉酥烂鲜香,味道极佳。
江孜一连吃了两块鸭肉,还想再偷吃个鸭爪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于晓静的大呼小叫:“江阿孜!你在干什么?你竟然偷吃?你竟然学会了偷吃!”
“叫什么叫?新菜做好得试吃,我怕做的味道不对。”江孜非常的理直气壮,于晓静请哼了一声,指了指桌边的几块鸭骨:“需要试吃这么多?明明就是偷吃,你好意思一个人偷吃?”
“那你要不要尝尝?”江孜难得同她继续争辩到底是偷吃还是试吃,捏起一个鸭爪就开啃,于晓静立马冲了过来,挑了一块就往嘴里放,一边吃一边嘀咕:“你这是什么新菜?怎么放了这么多姜?嗯……好吃好吃,怎么会没有什么姜的味道?”
“姜母鸭,主要食材就是姜和鸭子。”江孜简单解释一句,飞快的把鸭爪啃完,然后伸手拍了拍于晓静:“正好,你去把菜心给洗了,我炒个泡脚鸭杂,再炒个青菜就可以吃饭了。”
第397章、木炭、采购
晚上的姜母鸭得到一众好评,连最不喜欢生姜味道的张宁宁也吃不少姜片,反倒是鸭肉吃得更少了些。
至于那碗鸭血粉丝汤,热乎乎的喝着挺暖身子,但是味道着实一般,正宗的鸭血粉丝汤可不是她今天这样简单的做法,得要用老鸭汤或者鸭架熬汤做汤底,碗里放入葱蒜末、芝麻油、辣椒油、白胡椒粉和适量盐,热乎乎的汤水冲入碗中,放入煮熟的鸭血和粉色,鸭心、鸭肠、鸭肝等鸭杂卤过切片码在最上层,一碗热乎乎的正宗鸭血粉丝汤便做好了——粉条柔润嫩滑,吸满了鲜美的汤汁,鸭血鲜香且嫩滑爽口,鸭杂经过卤制,卤香味十足,到时候放在食肆里当早膳不错。
若是不吃辣的便不用放辣椒油,但是在江孜看来,不放辣椒油的鸭血粉丝汤便失去了灵魂。
要不然今晚就跟着傅怀瑾一起回镇上,把姜母鸭和鸭血粉丝汤的做法教给林姨,然后再去趟县里?
这个主意冒了个头,又立刻被江孜给摁下去了——先把温室和木炭搞定了再去,到时候还可以顺路将阿源接回来过生辰。
傅怀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孤零零的回了常平镇,若是知道江孜有打算回镇上,他肯定得把人忽悠回去——回镇上还能单独相处将近半个时辰,多好啊,可惜他不知道。
接下来几天,江孜都在忙着木炭烧制的事情,当天跟着于晓晨一起帮忙的张吉如今专门负责这事,这人厉害得很,只是试过几次,就能一眼看出木材烧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盖上石板,做出来的木炭虽说仍旧不是无烟碳,但都是能用的,加工坊的男工们特地停下来了手上的工作在烧炭的地方搭上了棚子。
江母已经跟村长沟通过木材换木炭的事情,一般一斤木材能出半斤左右的木炭,所以商议后决定提供十斤木材能换三斤木炭,多出来的一斤多的木炭就归江家所有。
方山村瞬间掀起了山上砍树的热潮,第一日送来的木材就差点让江孜吓了一跳,第一家就送来了一百多斤的木材,还说是一家齐上阵去山上砍了差不多一个时辰。
一个坑洞最多放十斤木材,如今总共就挖了三个坑洞而已,一次性能烧三十斤木材,一百多斤得烧上将近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那全村可是有三十几户人家,什么时候能轮完?
“每家一次只能准备六十斤木材,每户轮流送过来。”
“木炭的燃烧时间去柴火要长,各家各户备上几十斤木炭,再备些柴火,足够过冬了。”
“不许多砍多伐,山上的树木长成也是要时间的,都给我心里有点数。”
这事找村长自然是没错的,村长当即定下了规矩,可总有几个村民不满意。
“每次只能送六十斤木材,还要轮流,那到手才多少点木炭?”
“就是啊,就不能一次性多烧制些木炭吗?”
村长的脸色沉了下来,瞪向那几个抱怨的村民:“江家愿意免费为村民烧制木炭已然是大伙儿占了便宜,你要是去外面买木炭,即便最下等的木炭,一斤也要二十几文钱,是你们砍些木材就能换来的吗?江家自己的加工坊每天都忙不过来,现在仍旧愿意腾出来时间给大伙儿烧制木炭,若是还有人不知足,在这里说三道四的,那干脆就不要来烧制木炭了!”
这话一出,刚刚还在抱怨的村民立刻不说话躲进了人群。
按照村长的安排,一户六十斤木材,烧制成木炭需要一个时辰即两个小时,每天可以给四户人家烧制木炭,村里三十几户人家,大概十天一个轮回,十斤木材能换三斤木炭,六十斤就等于能换十八斤木炭,离过年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还能轮上至少六回,每家每户就能得一百斤左右的木炭。
一百斤左右的木炭,再备些柴火,要度过这个冬天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江孜是事后知道的,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总归村长自己会去协调的,虽说花了时间安排了人员去烧炭,但是江家可没亏,不用自家人上山砍柴就能分得木炭,十斤木材能得五斤木炭,分给村民三斤,自家留两斤,整个冬天下来,六轮三十几户人家,至少都能得两千斤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