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节晚自习前的课间,大家最爱的叶老师终于抱着英语卷子出现在了教室门口。
叶老师才刚露头,便被班上众人团团包围住了。
“叶老师!我们想死你了!”
“想我还是想卷子?”
“都想。。。
秋意渐浓,山间早晚已有了霜色。村卫生室的铜铃在晨风里轻轻一晃,惊起檐下歇脚的灰雀。陈拾安推开窗,把昨夜晾干的艾草束挂上墙,又将几副新配的香囊放进抽屉??这是给下周来复诊的王婆婆准备的,内填合欢花、远志、酸枣仁,按《千金方》古法炮制,再由“青囊云”系统根据她最近的情绪波动微调比例。
他刚坐下,手机震动起来。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李处长:“陈老师,您那份‘职业心灵匹配度测试’提案,我们讨论了三轮。领导认为方向很有价值,但实施难度大,尤其是数据伦理这块……您能不能亲自来一趟北京?不是汇报,是座谈,邀请了几位心理学、教育学和AI伦理专家,咱们坐下来聊聊。”
他望着窗外晒谷场上翻腾的金浪,点了点头:“好,我明天就动身。”
温知夏正在院中碾药,听见这话抬起了头。她没问要不要陪他去,只说:“带件厚外套,北京入秋冷得快。”然后低头继续推着石磨,一圈,又一圈,像她这些年走过的日子??不疾不徐,却从不曾停。
次日清晨,陈拾安背着一个旧帆布包出发了。包里除了提案打印稿,还有一枚温知夏悄悄塞进去的银镯子,内刻八字依旧:“目之所及,皆是心光”。他知道她不说,但她在等一个答案??他们是否真的能在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走得更远一点。
北京的会议安排在一所高校的心理学院小礼堂。十一位专家围坐圆桌,气氛比颁奖礼那天温和许多,却也更锋利。一位伦理学者开门见山:“陈先生,您的系统采集语音、分析情绪倾向,甚至预测人格特质。这听起来很美,但如果这些数据被滥用呢?比如招生歧视、就业筛选,谁来负责?”
陈拾安没有急于辩解。他打开平板,播放了一段音频??是一个十七岁女孩的声音,带着颤抖与迟疑:“我不知道我想做什么……爸妈让我考师范,可我每次想到站在讲台上,心就发慌。”接着是系统生成的反馈报告:语速偏低、呼吸节律紊乱、关键词频次显示“自由”出现23次,“害怕”18次,“责任”仅2次。建议方向:艺术表达类、自然疗愈型职业。
“这不是诊断,也不是定论。”他说,“它只是一个镜子,照出她说出口之前,身体早已知道的答案。至于数据安全,我们采用区块链分片存储,用户授权分级访问,连我们后台都看不到完整信息。真正的风险不在技术,而在人心。如果我们因为怕误用,就禁止一切可能带来光的工具,那才是最大的不公。”
另一位教授缓缓道:“可青少年心理尚不稳定,这种测试会不会反而加剧焦虑?让他们觉得‘我不够好’?”
“所以不能叫‘测试’。”陈拾安忽然笑了,“我们改了个名字,叫‘回声计划’??你说话,世界给你回音。不是告诉你该走哪条路,而是帮你听清自己内心的脚步声。就像扎西才让第一次听见藏语梦语时说的:‘原来我不是疯了,是我太久没人听我说话。’”
会场静了下来。
傍晚散会后,李处长留下他单独聊了半小时。临别时拍了拍他的肩:“上面愿意批一个试点省份,先从高三学生心理辅导课切入。你准备一下,年底前启动。”
他走出校门,暮色四合,长安街华灯初上。他没有打车,沿着人行道慢慢走着,脑海里反复推演着实施方案。路过一家书店时,脚步顿住。橱窗里摆着一本新书,《沉默的大多数:中国青少年心理困境白皮书》,封面上印着一行字:“每五个高中生里,就有一个曾认真考虑过结束生命。”
他推门进去,买下这本书,坐在角落读到闭店。
回到宾馆已是深夜。他泡了杯热茶,翻开笔记本,写下第一行试点设计思路:
**“不考试,不评分,不归档。只倾听,只回应,只陪伴。”**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村庄里,赵岩正坐在“心理倾听岗”的值班室,耳机里传来一个年轻女孩断续的哭诉:“姐……我真的撑不住了。我妈说我考不上大学就是废物,可我已经三个月睡不着觉了……”
他轻声回应:“你在,就已经很好了。你现在最想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女孩抽泣着:“我想听人说……辛苦了,抱抱你。”
赵岩重复了一遍,声音温柔而坚定。通话结束前,系统自动推送了一份本地心理咨询资源清单,并标记为黄色预警,提醒次日跟进。
这一晚,“青囊云”共接收了437条情绪录音,触发红色预警3例,全部实现两小时内社区响应。其中一位欲轻生的单亲母亲,在网格员上门送药时抱着孩子痛哭失声:“我只是……太累了,没人说过我可以休息。”
陈拾安并不知道这些细节,但他梦见了。梦里他站在一片麦田中央,无数声音从地底升起,像是根须在低语,又像是种子破土前的喘息。他蹲下身,耳朵贴近泥土,听见最深处有个孩子在问:“长大以后,还能哭吗?”
他醒来时天还未亮,提笔写了一封公开信,发在“梦语计划”公众号:
>“亲爱的朋友:
>如果你正在经历黑暗,请记住,哭泣不是软弱,而是灵魂在排毒。
>我们建这个平台,不是为了治愈所有人,而是为了让每个想说话的人,不必再等到崩溃才被听见。
>你不需要‘坚强’,你只需要‘存在’。
>而我们,就在那里。
>??一个相信声音力量的道士”
文章发布三小时,阅读量突破百万。评论区涌进成千上万条留言:
“昨天我把这封信念给我女儿听,她抱着我哭了四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