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崔小娘子。
其实,崔时钰这番不过是借了东坡先生的光——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东坡肉!
当年苏东坡先生在杭州疏浚西湖,百姓们感恩戴德,抬着猪羊美酒来谢他,这位大文豪便亲自下厨,将五花肉切作四方块儿,不用一根绳子捆扎,慢火煨炖出来,香气飘了满城。
自此,东坡肉一战成名。
这个时代没有东坡先生,崔时钰便给这东坡肉更名换姓,称为琥珀肉。
原因有三:
一来,经过长时间炖煮,红烧肉裹满晶莹红亮的酱汁,光亮油润,犹如一块蜜色琥珀宝石;二来,琥珀一词容易让人联想到“玉碗盛来琥珀光”的诗意画面,更符合唐朝人民文雅的口味;三来,规避豕肉二字,不给食客们戴有色眼镜的机会。
可谓是一箭三雕。
武长青这边已经空了一碗米饭,仍意犹未尽,思考要不要再添碗饭的档口,忽听邻桌老丈扭头问他:“武铺正,你点的这肉可是琥珀肉?”
这人他识得,乃是长安东市布庄的冯掌柜。
从东市跑来南坊最南,这一趟也是真爱了。
武长青客气点头:“正是。”
冯掌柜眼光发亮地问:“味道如何?”
武长青毫不犹豫给出答案:“长安第一。”
他正好奇对方为何有此一问,低头一看才明白,原来热气蒸腾,他这盘琥珀肉浓郁的肉香不知不觉已弥漫开来。
肉香浮动,不由分说地闯进每个在场之人的鼻子,霸道地勾着人的食欲。
食肆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本各自用餐的食客们,都不约而同地抽动着鼻子,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案上的琥珀肉。
武长青不由发笑。
他这算不算是给崔小娘子打了广告?
听到他的答复,冯掌柜舔舔嘴唇,下一刻便招手唤来阿锦:“小娘子,给我也上一份这个琥珀肉!”
虽说一碗菌菇索饼已经差不多吃饱了,但架不住这肉实在是香啊!
而且,就连武铺正这般不苟言笑的人都倾力推荐,焉有不吃一次的道理?
这琥珀肉他必吃。
就跟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似的,食肆内陆续响起此起彼伏的呼唤:
“某也要一份这个肉。”
“给我们这桌添个琥珀肉!”
“店主小娘子,那红亮亮的肉还有没有?”
“……”
崔时钰从后厨出来,见这情景先是一愣,而后忍不住莞尔一笑,心想这位武铺正倒是替她招揽了好生意。
她趁热打铁,朗声道:“诸位客官,并非儿自夸,这肉要配着饭吃才最够味。”
试问,谁能拒绝一碗红烧肉盖饭呢?
于是又有人道:“行,就听店主娘子的,那便再添碗饭。”
“我也要添!”
“来了来了!”
阿锦穿梭在各桌之间,脸上挂笑,托盘上面垒着一碗碗冒尖的白米饭。
武长青见状也很高兴,低头继续吃起来。
这次他特意将肉汁淋在了米饭上,莹白的饭粒裹上了油亮的酱汁子,浓郁的肉香渗进米饭,米香与肉汁混在一起,吃起来是说不出的香。
因用来炖肉的卤汁是崔时钰提前备好的,一锅肉熟便下新的一锅,是以出菜速度极快,不多时,一盘盘琥珀肉就流水似的端上了各桌。
食客们淌着口水看武长青一人吃了半天,早已迫不及待,肉一上桌便马上举起筷子。
有人将肉汁浇在米饭之上,有人夹着肉块与豆角同食,有人直接空口吞了好几块……一时之间,食肆内满是大口吃肉的吞咽声、碗筷碰撞的清脆声响,还有食客们满足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