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宵觉得这句话听来无比顺心,笑而不语。
两人的馋虫被勾上来了,是肉眼可见的想吃,但徐佑贤已经摸透了谢某的性子,咂着嘴道:“我知道你肯定不会分我们,若渊,明日休沐咱们就去崔记,把螺蛳米缆吃个爽!”
顾书砚连连点头。
至于现在,还是快些离开吧,省得在这儿闻味犯馋。
两人一边感叹一边快步离去,临走前还恋恋不舍地回头看了眼食盒。
待房门关上,谢宵才将螺汤米缆和各种配料一一组装。
炸蛋吸饱汤汁变得沉甸甸的,酸笋的独特香气混合着螺蛳的鲜味升腾而起,浓郁鲜香中带着丝丝辛辣,光是闻着就让人口水直流。
他夹起一筷子挂满汤汁的米粉,送入口中,吃得很慢,每一口都在细细品味她的心意。
一碗米缆下肚,谢宵靠在椅背上,望着空碗仍意犹未尽。
夜色渐深,他心里却亮堂堂的。
她这般小心翼翼,是不是已经知道自己的心意了?
既知道了,那她对自己也是相同的心意吗?
谢宵想着想着,慢慢笑了起来。
第60章蛋黄肉粽
◎谢宵想,端午节能不能天天过?◎
时光飞逝而过,眨眼便到了端午。
未及天亮,崔家小院便已热闹起来。
唐人认为端午是“恶月恶日”,即夏季疫病高发期,需借助植物的辟邪之力驱邪,是以家家户户都会在门楣挂上成束的艾草菖蒲。
有的人甚至觉得但挂成捆的灵草作用不够大,还会更进一步,将艾草菖蒲制成形似宝剑的“艾人”“蒲剑”,觉得这样辟邪的作用更大。
沈小虎就正在旁边编着一柄菖蒲宝剑呢。
崔时钰已经被唐朝人们的这些创意折服,她入乡随俗,也挂了东西,只不过不是艾草菖蒲,而是挂了只蒜头上去。
大蒜不是可以抵御吸血鬼么?想来古代的邪也是可以辟的。
没想到此举正中了沈大川的下怀,崔时钰刚把蒜头挂上他便夸道:“娘子这蒜头挂得好,气味浓烈得很,一定能将污秽除个干干净净。”
崔时钰:“……”
好嘛,敢情大蒜驱邪也是不分古今中外的。
沈大川和沈小虎不住在崔记,每日晨来晚走,跟走读生似的,但意外地很能融入阿宁阿锦李竹这三个“住校生”,来食肆没几日便和她们打成了一片。
沈小虎和阿宁最为熟络,沈大川因着性子安静的关系,与李竹关系更好。
至于阿锦,依然只给崔时钰一个人当粉丝。
属于艾草与菖蒲特有的清新香气在暖风里浮动,挂完这些,沈大川沈小虎便和阿宁她们围在石桌旁边玩起了射粉团。
这也是唐代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制作一种名为粉团的白糯米粽子,将其置于盘中,用小弓箭射击,射中者便可取而食之。
为了让游戏更有意思,几人特意让崔时钰动手做了粉团,因为她做的最好吃,大家更愿意竞争。
但这种没馅儿的糯米粽子也做不出太多的花活,崔时钰就给整好的粉团另配了一小碟化开的红糖汁,让几个孩子蘸着吃,也算是推陈出新了。
阿宁举着自制的小弓箭,眯着眼睛瞄准,只听“嗖”的一声,下一刻,箭矢正中粉团。
“我中喽!”
阿宁欢呼一声,上前拿了自己的战利品,三两下扯开粽叶露出里面洁白的米粽,蘸满红糖美滋滋地吃了,香甜可口的味道让她满足地眯起了眼。
沈小虎连射几箭都没中,见阿宁已吃了三四个粉团了,很是眼馋。
“好吃不?”他问道。
“好吃呀!”阿宁连连点头,嘴巴里的甜糯米还没完全咽下去,含含糊糊地说,“蘸着沙糖吃可好了。”
沙糖价贵,哪怕沈大川沈小虎常年在庖厨做活儿都没吃过几次,又正好赶上节庆,更想尝尝滋味了。
沈小虎跃跃欲试,又是一箭射出,又是依然没中,实在无法,决定作弊,偷摸着跟自家兄长沈大川商量,说待会儿射一只粉团分给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