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书一愣,大声的笑。
范云走出礼部时,手捧着上官给的洁白如雪的宣纸。
回到翰林院,都开玩笑说礼部好不好,以为呆那不回来了。
范云将宣纸分些给他们,说吃人嘴短。
其他人绷不住,只得点头说行。
礼部离皇城门最近,跟翰林院南北最远,他们只是好奇里面啥样。
范云说了大概,部门虽大,但里面官员也多,办公房差不离。
其他人恍然,原来如此。
也是,部门跟部门都是用来办公的,能差别到哪里去。
范云见没了疑惑,催着赶紧去忙活。
他和官泾阳商谈煤矿山的事,盐商海边用的是煮盐法,木柴每年消耗大额。
经官泾阳出面问,其背后盐商写的更详细。
范云看完,放抽屉里。
工部内有其族内长辈,正好俩人借着这机会去了工部。
出翰林院向西南,过兵部就是工部。
官郎中四、五十岁的年纪,跟官泾阳是有那么些相似。
范云想官员之后虽大多不可能比祖辈官职高,但读书科举相传之下,后辈还是会进入朝堂。
那曾经的人脉,捡起来就用得上。
如官泾阳南直隶生活,跟这京城生活的官郎中,从没见过面,这不就直接能扯上关系。
工部以前派过官员去矿山当监工,去一个库房里,账册都积厚厚的灰。
范云吹吹打开,官郎中将两人领进来也没离开,直接帮着一起吹,相关的数本摞一起。
范云先看看到每年采集数量后,一时沉默。
转头问清楚,知这时候采挖的条件和工具差劲,就这些产量都是多的。
多?在范云眼里这么点点产量。
官郎中接着说主要无烟煤和上等煤,紧着皇宫和京城大臣们用。
其他劣质的,百姓都不用。
一烧呛人的烟,整个屋子里都不能呆人。
范云点头听着,看完账本记下些数字,两人谢过离开。
官郎中检查后,见都放回原位,心想这范云昭还真传言那般,关上门离开。
*
路上,官泾阳说煤可见不能代替柴的。
当初去家里就用这个勾起好奇,这一趟白跑。
范云:“事还没做呢,再多的考虑不如试上一试。”
官泾阳皱眉道:“你没听方才讲的吗,呛的鼻涕横流,喘不过气,不说白天了,晚上谁敢睡。”
族叔方才可说,有实在冬天熬不住的在屋里炭盆里烧,一大早被敲门发现睡梦中去世,这太吓人。
范云喊回神:“煤炭中有大量的硫,去硫就可以无浓烟的燃烧,再配上炉子和管道将黑烟通往屋外,就能屋内用,你信我的。”
官泾阳不做声,范云直接激将几句。
反正也不想着在同僚们把名声扳回一城,出回风头,看来上次那事变的如此胆小。
官泾阳一咬牙,“谁说我胆小了,我既答应,那就一定会做到底。”
范云前面走着,遮掩住眼底的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