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像是两颗毒药,一颗马上就能吃死人,另一颗则逐渐毒死人,而且说不定有的治。”
“必须选其中一颗吃下,就只能吃下后者——”
言罢,刘恭免不得又一阵唉声嘆气,面上神情,却已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先前,对於高皇帝仿效后世津巴某韦,滥发货幣,搞崩汉室经济的举动,刘恭是一边为祖先的愚蠢而羞臊,一边勉强將其理解为:时代的局限性。
但在今日,与阳城延的交谈中,得知此事的前因后果,刘恭却只为高皇帝刘邦、相国萧何的魄力,而感到由衷的钦佩,
正如阳城延先前所言:高皇帝刘邦,或许是个大老粗,不懂钱制意味著什么,不懂汉半两会引发怎样的混乱。
但作为汉家的开国丞相,萧何不可能不知道这么做,所可能引发的恶劣后果。
可即便心知肚明,君臣二人,却也还是这么做了。
这只能说明,汉家当时的状况,真的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不用此逆天之法,便要顛覆社稷的危险境地。
苦一苦天下百姓,固然是令人之以鼻,且极不负责的做法。
但在別无他法的特定时期,能做出这一决策,並承担这一举措所招致的骂名,本身也是一种魄力,和担当。
“汉半两,被天下人唾骂至今。”
“就连高皇帝,也被顺带著抱怨至今。
“谁人又知,若没有这『茶毒天下苍生』的汉半两,我汉家,便要变成四分五裂,诸侯征伐、纷爭不休的又一个宗周呢如是一声感嘆,刘恭也终是深吸一口气,面色更陡然严肃起来。
这虽是一件早已过去、早已尘埃落定的往事,但对於如今,尚处於『实习期”的少年天子刘恭而言,也依旧是一件极具价值的经验、教训。
財政状况,对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重要性!
良好的財政状况,总能为政权、为掌权者预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以及容错。
而財政状况糟糕到极致,便会逼迫掌权者,不得不推出汉半两这种『苦一苦天下百姓”,却也遗祸无穷,只能让继承者为自己擦屁股的烂政策。
刘恭正垂眸沉思,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一旁的阳城延,却是悵然若失的缓缓点下头。
过去,始终不明白高皇帝、萧相国为何要这么做,今日为刘恭这一番点拨,阳城延也终於反应了过来。
“高皇帝八年“五年,高皇帝即立,临江王共尉反。”
“六年,燕王臧茶反,身死;楚王韩信反,废为淮阴侯,”
“七年,匈奴大举南下,韩王信倒戈,高皇帝御驾亲征,身陷白登之围。”
“八年,萧相国筑长乐、未央二宫,又东闕、北闕、武库、太仓“
喃喃自语著,阳城延终是明白当年,高皇帝、萧相国所面对的,是怎样糟糕的局面了从高皇帝开汉国祚的汉五年,到名为『汉半两”的三銖荚钱问世的汉八年,短短三年时间,便已有四家异姓诸侯叛乱!
这几年时间里,说高皇帝不是在平定叛乱,就是在前去平定叛乱的路上一一这个说法半点都不夸张!
至於汉八年,虽然一整年都没有发生异姓诸侯叛乱,却也依旧有一笔大钱的地方:
长乐、未央二宫,以及重点配套设施的建造。
而在隨后的汉九年,赵相贯高刺驾案发,赵王张耳被封为宣平侯。
汉十年,代相陈叛乱。
汉十一年,陈之乱得以平定,淮阴侯韩信谋反,夷三族;梁王彭越谋反,夷三族;
淮南王英布反。
十二年,英布之乱平定,高皇帝刘邦身中流矢,不久便驾崩长乐宫回想起以上种种,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阳城延也不难猜出当年,高皇帝发行汉三株时的想法。
先前几年的异姓诸侯之乱,让本就空虚的府库雪上加霜。
那一年,萧相国也是砸锅卖铁,才启动了长乐、未央两宫,即武库、太仓等设施的建造工作。
接下来,再有哪个异姓诸侯叛乱,长安朝堂府库,已是完全无力承担军粮、辐重的供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