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高皇帝年间,关东异姓诸侯之乱此起彼伏,搞得长安朝堂中央入不敷出,所以才导致府库空虚,国家贫弱。
而在天下安定,人口也逐渐增长后,税、赋都必定能收的越来越齐,且越来越多?
没有异姓诸侯作乱,朝堂中央的军费支出也大幅下降,財政状况也必然能迅速好转?
直到今天,刘恭才终於明白:汉家国祚得立之初,自长安朝堂中枢,到地方郡县属衙,乃至具体到个人得底层农户,这自上而下、由內而外的穷,究竟为何。
1
秦末战火所致的人口稀少,以及进一步引发的汉室税、赋收入不足,自然是主要原因。
在中央財政收入不足的前提下,接连不断的异姓诸侯叛乱,所导致的高昂军费支出,
也同样不容忽视。
但若仅是这两个原因,那汉家的財政状况,绝不会糟糕到如此地步。
至少不该至今都还如此糟糕,
因为高皇帝刘邦驾崩前,汉家最后一个作乱的异姓诸侯:淮南王英布,便已经被诛灭。
自那以后,汉家的异姓诸侯王,就只剩一个不可能造反,也没能力造反的长沙王吴氏。
在高皇帝驾崩、汉家不再需要承担庞大的军费支出,用於平定异姓诸侯叛乱的过去七年,汉家的財政状况,本该得到肉眼可见的好转。
一一人口稳步增长,粮產稳步增高,本该让农税、口赋收入也逐渐增长。
相府国库收上来的农税越来越多,官员们的俸禄,便不该再拖欠。
少府內帑收上来的口赋越来越多,內帑的储蓄,也本该水涨船高。
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长安朝堂即便无法承担『大兴土木”的代价,也总该有余力维护、修。
但在去年,尚还是太子储君的刘恭,同还未就藩的王叔刘长前去上林苑时,叔侄二人走出长安城后,首先关注到的,便是年久失修的秦直道。
时至今日,太祖高皇帝已经驾崩七年、汉家七年不曾动过兵戈!
长安朝堂中央的財政状况,却依旧糟糕到连现成的秦直道,都无力修、维护的程度。
官员们的俸禄,仍旧是每年有固定三个月发不出来。
说好听点是拖欠,说难听点,其实就是不给了,也给不了。
军中將士的粮一一餉钱就別想了,都是义务服兵役。
便是军粮,也大都是飢一顿、饱一顿。
甚至就连北墙卫成军,都少有能吃饱饭的时候。
燕、代、赵数遍三藩,更是要自己承担边防部队的军粮供应!
毫不夸张的说,如今的朝堂中央,仍旧一穷二白。
即便已经七年没打仗,府库依旧穷的能跑耗子。
究其原因,便是刘恭今日,才刚获知的:高皇帝八年,少府奉高皇帝之令,熔秦半两,铸汉三銖·——
“想来,当时的相府国库、少府內帑,都已经拿不出可供高皇帝,引军出关平乱的军粮用度了吧。”
“万般无奈之下,高皇帝与萧相国,便只能出此下下之策。”
“一一熔秦半两,铸汉三株,使少府仅有的存钱,在一夜之间暴涨十几倍。”
“再用这些钱,从百姓民手中,买回价值十几倍的粮食,用於平定叛乱。”
“確实是涸泽而渔、杀鸡取卵,毫无远见的短视之举。”
“但若不这么做,任由异姓诸侯为祸关东,久不得镇压、平定,那便不只是『民不聊生』了。”
“一一而会是宗庙顛覆,社稷动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