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人都能勤俭节约,那勤俭节约,就不再会是值得敬佩的崇高德行,而是会成为普遍共识同样的道理:如果人人都认定不该扶起摔倒的老人,那这冷血之举,也只会成为常態,而非令人不齿的道德败坏。
过去这些年,代王刘恆在王宫內省吃俭用,甚至不惜亲自种地,让妻妾养蚕织布,来最大限度降低开支一一究竟是不是单纯的勤俭、质朴,其实两说。
刘恭更倾向於:代王刘恆此举,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自已的存在感,以免被吕太后盯上,亦或是抓到奢靡享乐』之类的把柄。
至於勤俭、质朴的好名声,不过是顺带而已。
而吕太后提倡大家效仿这勤俭、质朴的崇高德行,刘恭自己倒是不排斥去效仿。
但对於其他人,刘恭却不抱任何希望。
朝中元勛功侯,刀山血海里杀出来,图的不就是权势、財富,以及奢靡的生活?
宗亲诸侯,位高权重,又怎么可能愿意吃糠咽菜?
甚至都不用说旁人一一就说作为『提倡者”的吕太后自己!
问问吕太后,舍不捨得把衣服的裙摆做短点、每年诞辰的排场摆小点,又或是赏赐朝公百官、
母族外戚时,別那么大方,稍微『小气』一点?
別说做到了,甚至都没人敢当著吕太后的面,主动提起这些事。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连吕太后自己都做不到的所谓『崇高德行”,想要在朝堂內外大范围推广,显然是痴人说梦。
除非有一天,代王刘恆自己,能坐在吕太后这个位置,才有可能以身作则,让朝堂內外颳起“勤俭”之风。
就像原本的歷史上那样:汉太宗临朝,地方郡县连属衙建筑都不敢修,官服破了都不敢换,生怕沾上“不够节俭”的政治污点。
当然,今日家宴,吕太后专门把人数控制在这五人,显然也不是为了崇扬代王刘恆勤俭节约的美德。
真正的关键,还是在话题的开端。
一一北方匈奴。
以及『老不死”的匈奴单于:挛冒顿“自孝惠皇帝驾崩,匈奴人在北墙一代的活动,可谓是越来越频繁,动静也越来越大。”
“不单代北一一云中、燕北,还有北地、上谷。”
“几乎所有和草原接壤的边郡,都是年年遭受匈奴人的侵扰。”
“一一去年,甚至就连河西的月氏人,都出现在了陇右,同样是侵扰、抢掠为目的。”
“朕琢磨著,草原上,是不是要生出什么大变故了?”
说著,吕太后看了看代王刘恆,又转头看向另一侧的天子刘恭。
而后,方再看向刘恆,问道:“代王在晋阳,有没有收到什么风声?”
“比如,冒顿老迈、病重之类。”
“又或者—”
“一一又或者,匈奴人和月氏人之间,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